蔣秋燕
摘 要: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于是,對教育教學領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學領域改革不斷推陳出新,以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于是,素質教育被推出,其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因而,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要及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武裝自己,以期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培養農村初中生的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 ;素質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就以一個嶄新的農業大國形象屹立于世界之林。時至今日,我國雖然在逐漸向工業化大國過渡,但農村人口仍然在我國占有較大的比重。因而,中國的教育要想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提升農村教育教學水平至關重要。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在素質教育推出之際,我積極投身于教學改革的大軍,以期將素質教育做實做好,進而達到提升農村人口綜合素質的目的。
介于此,作為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注重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能力,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實施素質教育,觀念先行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深刻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它與“應試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教學觀的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從培養目標看,素質教育力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應試教育只重視智育。
(2)從對待學生看,素質教育而向全體學生,而應試教育只面向少數成績好的學生。
(3)從教學內容看,素質教育著眼于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試教育強調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從教學過程看,素質教育注重啟發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地學習,應試教育則是老師一講到底,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
(5)從教學方法看,素質教育是師生雙向活動,重視學科能力的提高,變講授知識為訓練綜合技能,應試教育則不論學生層次與個性差異滿堂灌,大搞題海戰術,學生被動、機械地學習,作業負擔過重,心理負擔過重。
因此,我們要堅決反對應試教育,毫不猶豫地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
二、優化教學目標,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場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和目標首當其沖。傳統的“應試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視智力因素而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表現為“教學內容繁雜,”四會三會“等目標不明確不突出,對學生學習態度、興趣、自信心、學習策略及習慣的培養都沒有具體目標,無的放矢。
課堂教學有一個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這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教學全過程都必須圍繞這個目標來展開和完成。
因此,我們必須克服過去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學總目標為依據,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大到學年、學期目標,小到一節課目標。建一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以情感為核心,把培養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學目標并使之具體化,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層次和個性差異。達到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培養農村初中生的能力
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創新教法,是創新教育的關鍵。 素質教育要求必須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選擇、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具有終身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一改只顧“教”而不顧“學”的做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探討關于“學”的方法,促成“教學過程”向“學教過程”的轉變,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可能。
首先應大力提倡并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做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庫,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注重學習水平層次和個性差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一個人一生的學習活動至關重要英語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按照教材體系和學生認識水平,使學生養成如下幾方面的學習習慣:語音為首的聽說習慣、按時預習新課習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習慣、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習慣、聽說讀寫齊頭并進習慣、及時復習所學知識習慣等。
四、創設情境,為農村初中生提供英語交際的環境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習它的終極目標就是使用。實踐證明學習語言除了有科學的學習方法,還有一條最佳捷徑,那便是有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
在教學實際活動中,即使沒有一個真實的純英語交際的大環境,但我們絕對有能力營造、創設一個基本接近于說英語、用英語的交際小環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優美動聽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創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在語言教學中的運用等無不給語言教師提供了豐富的交際素材。如問候、指路、購物、看病、打電話、邀請親友、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等題材,教師一可通過實物及教具演示、看圖及投影會話、扮演角色形象、詩歌故事演講、日常生活小事對話等課堂活動運,運用聽錄音、放錄像、繪制簡筆畫等手段、組織英語演說竟賽、課外英語角交流等活動,創設語言交際情境,提高學生綜合技能。教師還要不斷調查研究,掌握交際動態,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說、害怕說錯、羞于啟齒的語言心理障礙,盡可能多地為中差生提供交際機會,分層、分組組織他們進行情景會話表演,使轉化中差生工作上一個臺階。這樣,將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和學生實際相聯系,通過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組織大量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了初步語感,并內化知識,形成技能,增強了語言實踐運用能力。
五、結束語
總之,社會發展教育先行。實施素質教育是每一位一線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英語教師義不容辭,責任重大。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總結、積累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方法,參與教改實驗,撰寫教研論文,以教研促教學,增強“科研先行”意識,做好使自己由“經驗型”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工作,使英語教學工作科學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順利完成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