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乾明
摘 要: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導致當前高中生思想品德有待提高。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利用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提升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素養,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就我是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做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德育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社會上道德滑坡現象也屢見不鮮。作為教師,我認為提升國人思想品德素質應從學生抓起。
因而,我以高中語文課堂為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恰當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適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愛國主義思想,是每個國人必須擁有的基本思想。因為,我們生活在祖國的大家庭中,只有人人擁有一顆熱愛祖國的心才能確保這個大家庭和睦相處,繁榮發展。只有人人都有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才能夠推動祖國的大發展。自古以來,愛國主義就指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愛國主義就是一種深厚的情感,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就是因為有強大的愛國主義思想才推動著歷史的前進,才一次次打退了外來侵略者。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都十分快速。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文章的講解過程來培養學生喜愛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懷。例如,教材中有些文章描繪了祖國空曠遼闊的草原景色,有的體現了林區的廣大富饒,贊美了祖國山水的奇特秀麗,讓學生從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上升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還有一些文章是介紹歷史中一些愛國者的英雄事例,贊揚了這些偉大人物的高尚人格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生發出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之情。在語文教學中,當面對一篇篇愛國人士書寫的樂章時,教師不但要挖掘其中包含的語文藝術之美,還要特別傳授給學生這種大無畏的精神,讓學生以這些愛國人士為楷模,培養和發展自己的愛國情操。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高中生語文能力和健康人格并重
素質教育實施的今天,培養學生能力至關重要,但學生健康人格更是不容忽視。任何學科知識的教學都承擔著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的雙重任務,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做人和做事,提高學生為人處世的道德觀念,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品質。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當走出校門的學生面臨做人問題時,他們應該能夠更加清楚自己的選擇和發展方向,不至于迷茫和彷徨。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道德觀念的培養和人格品質的培養是十分關鍵和迫切的。語文學科應該勇敢地承擔起這部分的教學任務,肩負起滲透人文教育的主要責任。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品質,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值得驕傲的事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知識中,將能力提高貫穿于語文訓練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應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同時又受到情感的熏陶,建立自己獨特的、高尚的、健康的人格品質。
(一)教師引導學生有效閱讀
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會在字里行間傳遞著濃濃的、鮮活的民族文化,如果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刻領悟到這部分的文化精神,他們的道德思想就會得到提高和升華。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感受這部分的精神,讓學生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偉大的心靈和思想,從而創造出智慧的力量。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積極感受和體驗語文文字所表達出來的生命力和表現力,受到優秀文化和高尚品格的熏陶,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語文審美能力,并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奮發努力的人生態度。這樣也能夠讓語文教學輕松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效貫穿于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的思路清晰明了,重點知識和重點精神傳遞地更加突出。
(二)樹立學生強大的責任感
具有強烈責任感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擁有擔當,擁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因此,人必須擁有強烈的責任感,這樣才能夠確保在學習生活中既能夠對自己負責,又能夠對他人和集體負責,甚至對國家負責。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使自己得到更加協調的發展,并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機會。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去體諒他人、幫助他人,學會運用合作精神來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的目標。學生要能夠在學習中進行良好的溝通,學會互相幫助,學會和同學分享自己的喜悅及收獲。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擁有這樣的意識———集體利益高于一切,要讓學生把集體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還要重要,培養學生集體的主人意識,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主動參與集體行為的傾向,擁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意識。并且,在集體活動中,教師在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之外,還要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讓語文教育立足于社會的發展之上,使二者緊密聯系,可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道德教育,樹立學生的責任心和社會感。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教師有責。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滲透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以便在知識傳遞的過程中塑造學生完美的、健康的人格,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順利完成高中語文學科教書育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