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崩首x能力是語文學科最為基礎的能力之一。《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習慣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營造朗讀氛圍
創設出情境就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共鳴,激發他們朗讀課文的興趣,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給學生創設情境。如用圖片、背景音樂、故事鋪墊、表演或多媒體等形式,對一些情節曲折生動,形象鮮明的課文可編制表演或制成課件,以借助手勢、表情、動作、道具等,將靜態文字轉化為動態的畫面,以誘發學生讀出真情實感。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的古詩《早發白帝城》時,選擇古箏曲配樂吟誦,教師隨著明快的樂曲聲吟誦,學生從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聲、有小船的美的景象,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以美的氛圍,為學習這首詩作好情感鋪墊。接著,老師介紹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入學習這首詩,有利于學生對詩的理解。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配樂讓學生練習吟誦這首詩,更能激發起學生吟誦詩的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樂與美文相得益彰,創設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審美享受。
又如在讀《狼牙山五壯士》寧這篇課文之前,可以播放這部電影的部分視頻,讓學生體會到這五壯陽士在危急關頭,顧全大局,舍生忘_里死的英雄氣概。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耩產生對五壯士的敬仰之情。從而在匡讀到五壯士在選擇轉移路線時的斬詈釘截鐵和他們在敵人步步逼近時,小視死如歸,英勇跳崖的英雄壯舉。學生都能用自豪,洪亮的語氣來讀。充分顯示了他們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廿之情。
二、加強示范,誘發朗讀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善于模仿,對于具體形象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因此,我們要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示范。成功的范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范讀要求教師做到語音要準,感情要真——首先教師要動之以情,善于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激發學生的真情;音律要美——優美悅耳的音律,可以使學生陶醉,得到美的享受。范讀要適時,重點內容要加深理解而此時學生又讀得不好時,教師的成功范讀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用普通話范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分清平翹舌、多音字及變調、輕音、兒化音;其次,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讓孩子們在教師的范讀中體會到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停頓方法。教師還應該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讀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態,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色。
例如教學《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澳抢锏奶?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蓖ㄟ^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讀出作者對草原美景的熱愛之情。又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使學生從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脈搏跳動,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引起感情共鳴。
三、自主閱讀,培養語感能力
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做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的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以讀為本,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目的。
每篇課文教學的內容都是極為豐富的,而教學的時間卻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選準“讀”的內容。只有選準了“讀”的內容,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品詞析句、體味情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鮮明的態度,真實的情感是朗讀的靈魂。而選擇好了“讀”的方式,找準了語言文字情感的基調,才能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涌起隨之而至的激情,鮮明的態度與真實的情感也才能從“讀”的聲音語調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四、形式多樣,訓練朗讀技巧
人經常吃一種飯菜,即使做得再香,也會感到膩味。同樣,教師指導學生讀書,如果只用一種形式,一個腔調,長此以往,學生也會感到乏味。為了讓學生對讀書永遠保持極大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根據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樣”。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越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后進行糾正、講評。
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憾。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盡情體驗,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
默讀,有助于學生的思考。
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總之,朗讀不僅僅是閱讀教學的一項目標。朗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好培養方案,運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