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莎
【摘 要】學期制改革是目前國內各大高校教學體制改革的趨勢,長短學期制的推進必然會觸動舊有體制的弊端,給校內教職員工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壓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可避免的內部矛盾。高校工會作為黨政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此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厘清工作職能,轉變舊有的工作方式,調和教職員工內部矛盾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認為高校工會除了“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大職能之外,還應該具有“宣教和服務”職能,同時提出了實現這些職能定位的條件。
【關鍵詞】長短學期制;高校工會;維護;宣教;參與;服務
一、學期制改革在高校適用的現狀
為了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必須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我國一部分高校所進行的“改兩學期制為三學期制”的學期制改革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早在20 世紀80 年代,國內部分高校就開始實行短學期制。進入21 世紀,關于高校短學期制的探討全面展開,并逐步深化。傳統的兩學期制每學期時間太長,學生學習節奏慢、效率低,缺乏自主和靈活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對教師來說,兩學期制教學時間冗長,不利于教師更新知識、進行教學研究和國際交流。
短學期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阻力:在觀念上,由于短學期制比較新,很多學生、教師甚至相關領導都相對輕視,甚至因此引發心理問題。在課程設置問題上,課程改革并沒有完全跟上學期制改革。在管理上,實施短學期的經驗不足,未形成完整的課程考核和評價體系,很多課程并不能反映學生實習的真實效果。 此外,未形成相關的管理體系,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落實不到位。
二、學期制改革下對高校工會職能的新要求
(一)維護職能
《中華人民工會法》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庇纱丝梢?,維護高校教職員工的合法權益是高校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基礎。在學期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內部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財務制度都將面臨與之配套的改革,隨著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內部出現的矛盾也必然加劇。這就要求高校工會必須學會協調各方關系,不僅在勞資關系、經濟利益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更應注重教職工政治權益的維護。
(二)宣教職能
學期制改革的推行打破了舊有學期制教學管理的路徑,不僅給學校的教學管理系統帶來巨大沖擊,也對學校學生管理系統、后勤服務系統等各大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過程中,勢必會遭遇到種種抵制情緒和不良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工會出面在教職員工中做好宣傳教育,發揮校園文化的正面引導作用。通過開展各類活動予以緩解和疏通,找到排解壓力與促進學校發展動力之間的有效路徑。
(三)參與職能
短學期制度的推行,不僅涉及到某個部門或者某個人的利益,而是涉及到學校整個系統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全局。在這種重大利益面前高校工會要充分發揮教職員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做好聯系黨和教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以教代會為載體,廣泛聽取來自教職工的意見建議,向學校決策層傳達職工們的想法和心聲。要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參與到學校建設中來。
(四)服務職能
工會的性質和職能決定了在其實際工作中,必須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短學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工會要想盡一切辦法為不同需要層次的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在服從改革的大局下,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短學期制實現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要有一支素質過硬、理論水平高、業務素質強的教師隊伍,工會要抓住機遇,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職工群體搭建發展平臺,對青年教師進修、培訓、職稱評定等合理訴求給予關心和幫助,對中年教師晉升、發展提供更大空間;對老年教師退休、健康等問題給予關照。通過努力為教職工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真正尊重和關心教師的成長發展來服務于他們,滿足他們的需求為改革大局創造條件。
三、學期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工會各項職能實現的條件
(一)提高工會參與度,增強高校工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法律保障了高校工會參與校園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但是在我國高校中,長期形成的單一治理結構,以及高校工會職能發揮的“虛位”或“缺位”現象,使得工會組織定位在八小時以外成為自己的主要活動空間,其內容則是游離于中心工作之外而顯現出職能發揮的力度不夠。要提高工會的參與度,真正在高校校園中形成民主參與的風氣和精神,還需要各部門和全體教職工的積極參與和實踐。首先,繼續肯定和完善教師代表大會制度,保障廣大教職工廣泛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權利;其次,工會要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和完善有關的程序制度;最后,要加大力度推進二級工會建設,發揮院系工會作用,推進工會干部職業化進程,夯實工會組織基礎。同時要加大工會工作政務和信息透明化、公開化。工會的所有工作要得到教職工的支持和監督。
(二)增強責任意識,實現工會由福利型向服務型轉變
福利型特征是目前全國高校工會的普遍特征,具體表現為在特定的時期或節假日向教職員工發放慰問品,組織體育運動或各類比賽等文體娛活動。事實上,高校工會要轉變工作方式,將簡單的提供福利轉變為切實的為每位教職員工服務,努力為大家辦實事、辦好事。通過了解教職工的真實需求,解決廣大教職工的生活困難與現實困惑。一方面,在物質提供上,由于實行短學期制,高校教師的工作強度變大,工作節奏加快,亞健康問題突出,工會必須提供切實的物質保障,如定期提供針對教師員工的員工健康檢查,提供場地和健身設備或運動器材,提高教師的身體素質。針對家庭經濟特殊困難的家庭,工會要定期送溫暖,及時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另一方面,在精神需要和心靈層面,工會要及時關注到教師的情緒和心理,建設心理咨詢室或提供相關便利,及時發現教職工的心理隱患,幫助緩解他們的精神壓力,保障教職工能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三)發揮工會引導作用,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短學期制是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一種創新,推行短學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涉及全局性的重大舉措。短學期制的實施,離不開學校黨政班子的領導,更離不開全校教職員工上下齊心共同努力。面對改革的種種壓力和懷疑,高校工會要勇于承擔責任,發揮工會的宣傳教育引導作用,積極營造一種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工會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引領者,對校園文化建設負有重要作用。工會組織作為高校的重要組織部門,一方面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一方面也是密切聯系教職工的部門,它具有健全的組織體系、群眾化的工作方式和良好的群眾基礎。高校工會可以最大限度的把教職工組織起來,號召他們凝聚起來投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高校工會有天然的優勢,可以組織各種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范圍的職工參與各種文體娛活動,從而使忙于各條戰線的教職工有更強健的體魄、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這是新時期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和載體,能夠起到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的重要作用。
注:本文為上海立信會計學院2015年黨建課題“學期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工會角色定位與作用發揮”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