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猩球崛起》及其續集《猩球崛起:黎明之戰》,自上映之日起便好評如潮,堪稱科幻影片中的經典之作。《猩球崛起》系列中不落窠臼的故事內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等都成為影片的亮點,給觀眾帶來持續不斷的銀幕驚喜。本文以《猩球崛起》作為研究對象,以敘事策略作為切入視角,擬從生態主義的敘事立場、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末日危機下的敘事主題三個方面展開論述,進而深入挖掘電影《猩球崛起》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猩球崛起》;敘事策略;生態主義;二元對立
2011年上映的《猩球崛起》是由羅伯特·瓦斯特執導、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發行的科幻大片。影片以猩猩與人類之間的沖突為主要敘事內容,在緊張刺激的情節中對科技濫用、欲望膨脹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反思,給世人警示。該片自上映之日起便好評如潮,堪稱科幻影片中的經典之作。時隔三年,作為《猩球崛起》續集的《猩球崛起:黎明之戰》(以下簡稱《猩球崛起2》)強勢來襲,同樣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猩球崛起2》延續第一部影片的敘事風格與內容,圍繞人猿大戰展開敘述,探討了科技濫用的嚴重后果。這兩部影片是繼《人猿星球》之后,同類題材的又一次完美演繹。本文以《猩球崛起》作為研究對象,以敘事策略作為切入視角,擬從生態主義的敘事立場、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末日危機下的敘事主題三個方面展開論述,進而深入挖掘電影《猩球崛起》的藝術魅力。
一、生態主義的敘事立場
與其他類型的影片相比,科幻電影在敘事策略上顯得尤為特殊,這其中就包括生態敘事。對于科幻電影來說,展現人類生存的憂慮、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審視個體的精神危機等問題一直是科幻類影片敘事的焦點。[1]而生態主義的敘事立場恰好能實現這樣的審美主張,因此成為科幻電影中最為主要的敘事手段。電影《猩球崛起》從高智商猿人“凱撒”的視角出發,以虛擬的空間場景作為依托,考察了人類文明與科技進步之間的關系,盡顯生態敘事立場。
首先,《猩球崛起》以猩猩凱撒作為敘事中心,通過他的視角來觀察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這一敘事視角是立足在生態立場的基礎上來講述故事的,顛覆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觀念,增強了電影的批判力度。[2]凱撒因為遺傳到母親的基因而變得與眾不同:智力超群、能夠思考、重情重義。在科學家威爾的細心照顧下,凱撒度過了生命中最為快樂的一段時光。但是好景不長,一次意外打破了他原本平靜的生活:患有老年性癡呆的威爾父親因為擅自動用鄰居的車子而遭到主人的斥責,這一幕恰巧被閣樓上的凱撒看見了。為了保護威爾父親,凱撒向車主發起了攻擊,致人受傷。因為這件事,凱撒被關進了動物看守所。凱撒誤傷人類事件成為第一部影片的轉折點,為凱撒自我意識的覺醒提供了契機。看守所里混亂不堪的生活環境、冷漠無情的動物管理員、兇狠殘暴的猩猩群體一度令凱撒感到陌生與恐懼。電影在講述猩猩凱撒在看守所的遭遇時,主要聚焦在凱撒身上,通過他的視角來觀察周圍的事物。在遭到同類的襲擊、管理員的虐待等一系列事情之后,凱撒被逼入絕境。此刻的他終于意識到猩猩只有團結起來才會變得堅不可摧。于是他帶領眾猩猩奮起反抗,為爭取自由而抗爭到底。生態主義的敘事視角使得整部影片無論是在講述故事的策略上,還是在情節線索的組織上,都顯得異常新穎,給人一種不落俗套的新鮮感。
其次,生態主義的敘事立場還表現在敘事空間上。電影《猩球崛起》通過人類與猩猩生存環境的對比,將生態觀念融入其中,以預言的形式向人類社會敲響了警鐘。人類無限膨脹的欲望使他們永不滿足,始終向大自然無限地索取,這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表現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等問題是科幻電影的內容之一。科幻電影中的生態敘事空間是人類對未來生存環境的憂患想象,具有警示世人的重要作用。《猩球崛起2》承接第一部的敘事內容,講述了十年之后致命病毒彌漫到全世界的故事。電影一開始呈現的就是一幅凄慘、衰敗的末日圖景:病毒肆虐、能源枯竭、人民騷亂、尸橫遍野……全球因為“猿流感”的侵襲而變得衰敗不堪,社會秩序全面崩潰,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災難。電影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將人類凄慘的生存環境呈現在觀眾面前,給人一種真實、可信之感。影片在此起彼伏的報道聲中、在接連不斷的畫面切換中展現了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而另一邊的猿人卻在森林中過著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在經歷了“金門大橋事件”之后,凱撒帶領黑猩猩退居到了森林之中,并在那里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家園。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到處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叢林狩獵、河邊捕魚、林中偵查、站崗放哨……猩猩的世界秩序井然,祥和而又安寧。影片《猩球崛起2》就是通過這種空間對比的手法,將人類與猩猩的居住環境進行比較,旨在告誡人類要敬畏自然,以此來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
二、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
繼影片《人猿星球》之后,以同類題材出現的科幻電影便日益增多,《猩球崛起》就是其中的代表。《猩球崛起》無論是在場景的設計上,還是鏡頭的調度上,抑或是情節的安排上都獨具匠心,這使其在上映后不僅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更是收獲了良好的口碑。科幻電影傾向于通過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來講述故事,以此來制造矛盾沖突,推動情節的發展。所謂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是結構主義敘事學中的重要概念,如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指出的,歷時與共時、語言與言語、能指與所指等,皆為二元對立的概念。[3]利用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猩球崛起》牢牢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首先,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表現在人類與猩猩之間的沖突。電影采用何種敘事結構不僅取決于導演的藝術構思、觀眾的審美期待,更與電影的題材內容有著直接的關系。科幻電影以表現高新科技為基礎,通過講述人類與外來生物之間的對決為敘事重點,以此來吸引觀眾。可以說,沖突在科幻電影中異常尖銳。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不僅能很好地表現科幻電影的敘事內容,還有利于影片情節的展開,引人入勝。《猩球崛起》中的二元對立表現在人與猿的矛盾沖突上。影片緊緊圍繞這一對矛盾焦點展開敘事,矛盾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凱撒希望融入人類社會之中,但他的每一次努力都以失敗告終:渴望走出家門,卻終日被鎖在房間里;渴望保護身邊的親人,卻被送進了看守所;渴望與人和平相處,卻遭到管理員的虐待……人類步步緊逼,一次次地傷害這只單純、善良的猩猩,最終將他逼上了反抗的道路。在凱撒的帶領下,猩猩們逃出了看守所、襲擊了實驗室、進攻了市中心,一場人猿之間的大戰最終在金門大橋上爆發。而在《猩球崛起2》中雙方的矛盾更為激烈,人類與猩猩彼此無端的猜忌、多重誤會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影片中的人類因為“猿流感”的肆意蔓延而死傷慘重,社會走向瓦解的邊緣。為了尋找新的能源,一隊考察人員誤打誤撞地來到猿人生活的地方,這打破了原本平衡的秩序,戰爭一觸即發。實際上,無論是人類還是猿人,他們都想守護自己的家園、捍衛自己的領土。雙方都因彼此的存在而感到了壓力與威脅,于是一個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由此建立起來。
其次,群體內部也存在著二元對立的矛盾沖突。《猩球崛起》除了表現了不同種群之間的矛盾沖突外,還刻畫了群體內部之間的沖突與對立。在人類社會中,由于對猿人的不同態度而形成了兩大陣營:一個是以建筑師馬爾科姆為首的群體,他們將猿人看成人類的朋友;另一個是以德雷福斯為首的陣營,在他們眼中,猩猩是人類的敵人。馬爾科姆為了恢復電力系統的能源供給,不得已來到凱撒的領地,因為唯一的發電水壩就在這里。但是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一邊是馬爾科姆不斷地解釋、說和,一邊卻是德雷福斯積極地備戰。人類社會群體相反的行為方式加劇了猿人對他們的誤會,進而導致戰爭的爆發。而在猿人群體內部同樣存在矛盾對立的兩方:一是以凱撒為代表,主張與人類和平共處;一個是以科巴為代表,主張與人類開戰。雙方各執一詞,互不退讓,于是矛盾、誤會、猜疑不斷升級,最終演化成一場悲劇。科巴對人類充滿了敵意,想要主動攻擊人類,但他的想法卻遭到了首領的反對。野心勃勃的科巴設計殺死凱撒,從而掌握了領導大全,開始向人類世界發起進攻。由此可見,無論是人類社會還是猿族群體內部,都存在著二元對立的沖突,影片正是在這一矛盾結構下展開敘事的。
三、末日危機下的敘事主題
科幻電影以其新穎的故事題材、另類的時空想象、強大的技術支持等特點吸引著觀眾的目光。生存危機、人性主題、生態意識、科技批判等內容貫穿在科幻電影的敘事之中,具有隱喻現實的意味。電影《猩球崛起》在末日危機的故事背景下,將敘事視角聚焦在人與猿的身上,通過兩者之間的沖突與對立,在揭示了科技濫用帶來種種危害的同時,也批判了人類中心主義。[4]
首先,電影《猩球崛起》對科技進行了反思。對于科技的進步,我們既感到欣喜,同時也要理性地認識科技的作用。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不僅能給人類提供更加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能引發一系列的危機,使人類遭受滅頂之災。在《猩球崛起2》中,人類之所以會感染病毒,完全是自己種下的惡果。為了治療神經萎縮類疾病,人類研制了一種新藥,并用大猩猩作為實驗對象,將藥物注射到了一只名叫明眸的母猩猩身上。但是,這只黑猩猩為了保護自己剛剛生下的小猩猩,于是向人類發起了進攻,最后被射殺。但是小猩猩卻意外地活了下來,并且遺傳了母親的基因,擁有了超高的智商。但是對人類來說這種藥物卻有副作用:威爾的父親在注射藥物五年后病情再度復發,最終死去;科學家富蘭克林因為在試驗中誤吸入藥物而咳血不止,最終丟了性命;身為飛行員的鄰居因為接觸了感染病毒的富蘭克林而意外身亡。同時,也正是因為他,病毒才會蔓延到全球。科技的進步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危及人類性命。《猩球崛起》中自以為是的人類以為自己是萬物的主宰,妄想通過科技的手段來抵御疾病的威脅。科學家以猩猩作為實驗對象,以欲望作為自己前行的動力,在盲目的樂觀與自信中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這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事實證明,這種濫用科技只會加重人類的危機。
其次,末日危機下的敘事主題還表現在對人類欲望的批判上。環境惡化、能源危機、生物消亡、溫室效應……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人類總是以自己為中心,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這導致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可以說,欲望是人類前行的動力,是一切災難產生的根源。不可抑制的欲望、永不滿足的貪婪之心使人類變得盲目自大,淪陷在金錢與權利的海洋里,迷失在科技與幻想的洪流之中。在電影《猩球崛起》中,無論是善良的威爾,還是商人史蒂芬,抑或是黑猩猩科巴,他們都被欲望所驅使。威爾盡心竭力地研究新藥,費盡心思地說服史蒂芬投資等行為既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科學夢想,也是為了挽救自己患有老年性癡呆的父親。而投資商史蒂芬則秉承“金錢至上”的原則,完全從利益的角度出發考慮事情。影片中史蒂芬投資新藥并不是為了拯救世人,而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當無利可圖時,他選擇放棄新藥的研制;當有利可圖時,他不顧新藥還處在實驗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大規模生產,最后引發病毒肆虐的災難性后果。影片在對人性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旨在告誡人們應該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猩球崛起》從變異猩猩凱撒的視角出發,來審視自然與人類、科技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對人類中心主義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猩球崛起》中不落窠臼的故事內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等都成為影片的亮點,給觀眾帶來持續不斷的銀幕驚喜。
[參考文獻]
[1] 江曉原.好萊塢科幻電影主題分析[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05).
[2] 武一,崔丹.《猩球崛起》的生態主義批評解讀[J].電影文學,2012(11).
[3] 陳曉偉.結構主義敘事學:由二元對立到融合[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
[4] 楊薇.《猩球崛起》:模糊具象和末世情結下的現代性焦慮[J].當代電影,2014(12).
[作者簡介] 亢莉(1975—),女,陜西洋縣人,碩士,重慶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