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焦國嵩 李可
摘 要:經濟的迅速發展往往伴隨著環境的污染,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人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識也越來越強,進而對環境監測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本文在環境監測所具有的市場化特質基礎上,對環境監測進行市場化所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并闡述其未來需要進行研究的一些問題:著重建設完善的相關制度體系,對政府相關部門的環境監測職能進行轉換以及調整。
關鍵詞:環境監測;市場化問題;探討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9.244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升,人們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時,環境監測在處理目前環境問題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環境監測不但是進行環境管理方面的科學依據,也是環境保護方面至關重要的手段,同時還是衡量環境管理好壞的重要依據,伴隨社會的不斷進步,環境監測也將必然朝著市場化方向發展。因此,對環境監測市場化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意義。
1 環境監測進行市場化發展存在的若干問題
1.1 監測工作比較特殊,實現市場化難度較大
環境監測在內容方面呈現出多樣、變動的特點,這要求進行環境監測時需對所有影響環境的要素進行較為完整的長期性的監測。而環境監測進行市場化發展是具有盈利特征的,無法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測,只是重點分析一個時期的環境要素,然而短時期的對環境進行監測和分析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具有的意義并不明顯,這使得環境監測現向市場化發展執行起來比較困難?;诖耍h境監測的市場力量只能輔助政府進行監測,無法成為主導機構。
1.2 缺乏技術
進行環境監測必須擁有相應的技術設備,其技術含量也比較高,但目前我國擁有的監測設備比較落后,裝備也無法滿足所有相關部門,由于監測范圍廣,污染源也比較多,部分地區治污能力比較低,所以對其還有待完善與改進,監測環境的設備需盡量先進盡量科學,如:監測水污染、廢氣污染、噪音污染等,既要依靠傳統的監測方法,更要充分發揮實驗室的相關優勢等,然而因為監測效率低下、設備落后等因素導致政府缺少資金投入、人員缺少相關認識等,因此即使建立相關市場機制也無法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1.3 真假難辨
環境監測具有公益性特征,然而市場具有非公益性特征,這使得引入市場機制的同時也會伴隨許多不良的因素,導致監測數據和監測信息在真實性方面得不到保證。環境監測進行市場化發展后政府雖然仍是主導機構,但其對環境信息進行分析、進行評價時要依據市場提供的相關數據,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會直接影響最后的結果。這導致政府不得不仍然依靠傳統監測站提供的信息,從而阻滯了監測向市場化發展的進程。
2 環境監測向市場化發展需解決的若干問題
2.1 對環境監測向市場化發展進程進行逐步完善與擴大
由于我國各地區在經濟方面的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其具有的環境監測方面的潛力也差別很大,因此放開環境監測的有關市場時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開放計劃。通過市場的推動,完善環境監測在技術方面、管理方面的創新,促進環境監測相關市場主體建立競爭意識,以此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提高效率。各地區還須對相關的體制機制進行完善,建立環境監測向市場化發展的試點區域,積累經驗,不斷改善,進而擴大其進程,最終在全國范圍形成統一的環境監測市場。
2.2 對政府有關部門職能進行轉換和適當調整
環境監測在職能方面以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為主,由于監測市場目前仍存在很大的問題,多以短時期內仍會由國家相關政府機關來承擔環境監測這一重要職能。然而在環境監測不斷向市場化發展以及有關政策和相關技術手段的不斷完善下,政府部門在環境監測職能方面應逐步進行調整或者進行轉換。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在環境方面的意識不斷增強,市場在環境監測方面的需求也十分強烈,由于政府機構在對環境監測進行主導時出現監測資源不能符合監測要求的現象,所以環境監測市場化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將監測機制市場化必然會導致政府在環境監測的主導地位發生改變,尤其在某些盈利性質的職能方面會被削減,并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政府機構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此外,引入市場監測機制并不代表政府機構不再擔負環境監測的相關職能,而應加強自身向公益性發展并強化技術方面的監督職能,和市場監測有關力量形成良性競爭關系,提高其在環境監測過程中的競爭能力。政府部門主導環境監測,須加強對環境監測相關體制有制約作用的弊端進行改善和創新,為環境監測可以更加健康的發展下去奠定堅實的基礎。
2.3 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相關規則與有關政策體系
通過建立規則與制定政策可以使進行環境監測過程中的市場行為更具規范性,同時也為建立市場秩序提供有力保障。制定完善的市場相關規則與完善的政策體系應包括管理、經濟與技術三方面的政策。在制定環境監測有關市場管理方面的政策時,應以國家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構建以法律作為基礎的環境監測市場環境;進行市場監測的各種主體都是平等的關系,市場可以采取制定黑名單、評估考核等制度對這些監測主體實施管理。在環境監測有關市場經濟方面的政策中,政府應發揮其主導作用,發揮其在市場進行投資和融資機制、預算管理、服務價格等方面的規范作用與約束作用,為環境監測在進行市場融資時提供更加寬松的市場環境。在環境監測相關技術政策中,應對從事環境監測的機構和人員在資質以及認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查制度,向國際有關標準規范進行借鑒,制定規范的商品服務標準與技術標準等。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日益完善,環境監測的相關制度方面也需要不斷進行改進,使其更加符合環境管理要求和人們在環境方面的相關需求,分析并探究環境監測進行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可以加快環境監測向市場化發展的進程,通過簡析環境監測向市場化發展過程中所需解決的幾點問題,以期有助于建立符合我國國情與特點的環境監測相關機制。
參考文獻:
[1]俞梁敏.環境監測業務服務外包可行性依據的探討[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07).
[2]左平凡.論第三方環境監測的適用限制[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3]黃秋萍.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