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洲
摘 要:化學教學不能是簡單的重復,需要藝術、耐心、愛心、持之以恒等。教師要不斷學習、思考,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要聯系實際生活;要在平時做個有心人,心中有學生,時時動腦,處處留意。
關鍵詞:教學;情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59-01
每年假期,教師總會進修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總能聽到教研員這樣的話:“也許每年總是教同樣的內容,教師產生了倦怠,所以教書不求上進,成績也一年不如一年。”好多教師投以默認的眼光,緊接著便是熱烈的討論,有的說生源差,有的說課時少,還有的則說自己沒有罰學生抄寫……這個話題還真受歡迎,如果不是教研員喊停,討論將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樣看似找到了原因,其實也只是借口而已。我們要面對事實,看到差距,找出原因,最終解決,使學生成績有所提高。
在筆者看來,成績盡管是結果,但反映出來的卻是過程。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學科教好,也都想讓自己的學生聽話、認真。這需要教師的耐心、愛心、持之以恒等,教師在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心中有學生,時時動腦,處處留意,這樣才可能有好的教學成績。
學生的成績好,一方面要歸功于學生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歸功于教師的辛勤勞動。教師平時要不斷改進學習方法,使學生樂于學化學。主要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通常學生喜歡哪位教師,就愿意上哪位教師的課,樂意學哪位教師所教的學科。這里的“親”就是指良好的師生關系。那么,如何快速建立良好的師關系呢?
1、短時間記住班上學生的名字。初中化學一天只有一節課,教師與學生見面的機會較少,如何能記住班上所有學生的名字呢?
(1)根據上課情況,靈活記住一些典型的學生,如先記住最活躍的、最調皮的、表現最好的學生。(2)挑出寫得好的、細心的、工整的以及不足的作業,對于寫詞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點名表揚。不好的叫到辦公室了解情況,并借此談心,提出要求。(3)強行記憶。讓科代表寫一張座位表,在學生做題時,教師強記,等學生做完題目之后點名讓學生回答,給學生一個驚喜。這樣能給那些默默無聞的學生一個平等的機會。
2、課問與學生溝通。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不妨也做一次“學生”,向學生請教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樣既消除了學生的畏懼心里,又消除了代溝。比如:當教師的電腦出問題時,可以求助于學生,他們很感興趣,這樣既解除了障礙,又聯絡了感情.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3、及時消除誤解,促進師生感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也有做錯題和批評方法不當的時候,適當道個歉并鼓勵學生很有益處:
俗話說:“于細微之處見真情。”學生有繁重學習任務,生活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教師要經常、多方面地關心學生的生活,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學生創設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更可以讓教師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工作,利于師生兩方面的發展。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是教師講課的主陣地和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課堂上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備課不僅要備知識點,還要備出場方式和教學過程,以最佳的狀態進入課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學生,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地“親其師”,從而達到“信其道”的教學目的。現實生活和教學過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但教師面對學生時要充滿熱情,表揚學生要真心誠意,批評也要情真意切,穿衣戴帽也要考究,要符合教學情境。
2、抓住課本中的關鍵實驗。做演示實驗時,教師操作要標準,語言表達要嚴密,還耍指出錯誤操作的后果。這樣,學生就會邊看、邊聽、邊想,對于剛剛學習化學的學生來說,他們感覺到了好玩、新鮮,并對教師的操作表現出好奇,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
教材中有兩個實驗就很能吸引學生,一個是硫酸銅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一個是大理石和稀鹽酸的反應。做氧氣的性質實驗時,要確保成功,特別是硫及鐵絲的燃燒實驗。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自己補充一些興趣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等。
3、保持良好的心態。每個教師都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但不管自己怎么急,也不能使用侮辱性的語言,不讓學生當眾出丑,更不要進行處罰。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愛。在教師的關愛下,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習興趣便油然而生了。
三、教學要聯系實際生活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堅持教好化學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地與日常社會實際相聯系,不失時機地與社會生活研究是為一體,給學生以“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與改造社會”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最終使他們主動、深入地學習。
中學化學課本中包含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常識,對這些內容要深入挖掘、整理、補充、豐富,然后介紹給學生。
關于化學發展史,從拉瓦錫的燃燒學說到道爾頓的原子學說,從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我國的杰出制堿科學家侯德榜,再到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李遠哲,教師可以偉人的事跡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鼓勵他們求實創新。
在工業制取氧氣時講到:工業生產需考慮原料是否易得、價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產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若能全面考慮這些問題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更多地接觸生活、了解社會。
課本中還講到硫酸鋇可用于鋇餐檢查,可以問學生:“鋇餐喝下去后,在醫院里是如何檢查的?為什么可以在x光下檢查胃及消化道是否發生病變?硫酸鋇對人體是否有毒?硫酸鋇最后怎樣排出體外?”從而激發他們觀察、思想、調查。
化學上提到的環境問題,如臭氧層空洞、酸雨、赤潮、溫室效應、白色污染等,已迫切地擺在了每一個人的面前。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適時地與課本知識相聯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社會生活,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通過講解各種營養素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意義,讓學生知道:不能盲目地增加或減少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無論是哪種營養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健康。要平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這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四、教師要不斷學習、思考
我們聽多了周圍教師的牢騷,看倦了媒體上教師的無奈。抱怨上課忙,改作業累;家庭、社會、生活壓力太大;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學習;心情太煩,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沒心情讀書。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關鍵看怎樣安排時間,心情也是需要自己調整的。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教師要學習,更應該讀書,書讀多了,有了廣闊的知識背景,思維、表達、備課、上課等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高。“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把教師的風度、氣質、才華等充分體現出來,學生才會佩服教師,喜歡教師,從而喜歡一門學科。
教師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用創新的理念和方式教育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思考,深入鉆研,想盡辦法做好自己要做的工作。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用合理、恰當、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快樂。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保持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與學生共同成長,做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必定會感到教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