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琴
【摘 要】新課程改革指出教師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通過多維互動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多維互動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互動的整體性,課程的建構性以及目標的發(fā)展性,通過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多維互動;自主性;整體性;建構性;發(fā)展性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任務是: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了使學生英語學習能力逐步提高,教師要通過多維互動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能夠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高。
一、強調師生的自主性,為多維互動奠定基礎
新課程強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要進行互動,就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層次、要求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激發(fā)、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互動的自主性。多維互動特別強調要保證有效交往,首先必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間、生生間要相互尊重、理解、關愛。交往中不光要有溫情的對話,還要注意使用手勢、表情等非言語手段,使教學充滿感情,為互動奠定基礎。其次在學生自主的互動中,學生既要毫不保留地展示自己的經驗、體會,又要善于傾聽、賞識并分享其他同學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這樣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學習、獨立地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證了學生的主動探究。
例如在學習“unit 2 Growing pains”時,為了讓學生能能夠掌握本單元的重點短語,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首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劃出他們認為重要的短語。學生在探究中有的劃了:deserve to know應當知道;有的劃be supposed/expected/meant to do sth 理應做某事;還有的找到了to my great surprise = much to my surprise 使我大吃一驚……學生把他們認為重要的短語紛紛挑選出來了。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動學習,讓學生交流他們找到的重點短語。這樣學生的視野就開闊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快樂,使學生體會到了分享的樂趣,進而增強了學生在互動中的自主性。
二、發(fā)揮互動的整體性,掌握學習過程和方法
在英語課堂上的互動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互動的整體性,使師生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探究和思考,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為了實現互動的整體性,教師首先要保證互動方式的多樣性。新課程把課程看做是由教師、學生、教材和環(huán)境等要素互動、共生共創(chuàng)、整合建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個動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包含著許多互動的運作方式,在教學中盡量把這些方式都運作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師生與生生的交往互動,是不同起點,不同學習方式、不同學習體驗、不同學習結果的交流、合作與分享,是把課本知識活化了的經驗型互動,是對環(huán)境、問題探究的思維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領悟的互補性互動。多樣的互動形式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互動學習過程,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學習“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時,通過對于文章的閱讀,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互動任務:Suppose you are Amys best friend. What advice or suggestions will you give to Amy? 有了任務的驅動,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形成活躍的生生互動學習氛圍。當學生遇到困惑和疑問時會主動地求助教師,讓教師來點撥和指導學生,實現師生互動,進而實現了課堂豐富的互動形式,促進學生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習得知識,體現了完整的互動學習過程,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三、注重課程的建構性,積累知識并提高能力
新課程不再是人類教育的理性概括,而是學生的文化再生產,學生通過對于英語知識的探究會逐步地建構知識,完善認識,變學生由“文化傳承”的受動者為“文化再生產”的經營者、參與者。教師教學的重點不再是課程內容的“精確掌握”,而是教學主體能夠自主建構知識,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主動建構。
例如在學習“定語從句”時,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教師不是機械地給學生進行講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例句自主地去探究和分析,使學生能夠在探究中逐步地提高認識。教師呈現例句:This is the best car that I have ever seen. You were the first student that got the chance to go abroad.等,讓學生在互動中通過對于例句的總結和分析,得出只能用that的情況,促進學生認識的深刻。通過多維互動學生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
四、突出目標的發(fā)展性,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學生的發(fā)展是最終的教學目標與核心。制定教學目標要凸顯主體發(fā)展觀,要促進全體學生全面、主動、生動的發(fā)展。教師的教學目標的設置要逐級遞進,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地提高和進步,掌握學習方法和英語思維模式,使學生能夠終身受益。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教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方法和手段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學會英語學習的策略,選擇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的、個性化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最終教學目標,在平時的教學中突出目標的發(fā)展性,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不同形式的互動模式在探究中習得知識,掌握英語規(guī)律。學生參與到了互動學習中就會逐步地掌握知識,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充分發(fā)揮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教師關注了學生的互動就會實現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通過這種多維互動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在探究中積累英語知識,提高英語學習技能。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學生會感受到互動學習的樂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宋彩文.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J]. 中國科技信息,2009.09
[2]周濤.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策略[J].中學生閱讀,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