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安云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起步階段,小學數學是基礎教學。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我個人觀點談談在新課改理念下怎樣提高小學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觀念;能力;參與;競爭;生活;個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20-01
一、更新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是根本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币虼?,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課堂上,我們應激發學生積極回答老師問題的欲望,給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真實想法的機會,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前研究教材,我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考慮怎樣把教材上的知識點教會學生?,F在,我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每個知識點,考慮的是學生該怎樣學?學生怎樣帶著興趣去學?
小學教學中的許多概念,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實際,概念教學應盡量從實例引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可讓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問學生黑板的長度是多少米。學生度量的結果是3米多,那么不夠1米的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呢?就容易誘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新課改背景下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此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應用能力才是小學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新課改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求不僅掌握了什么知識,還要發展了多少智力,學習了什么技能,養成了什么樣的學習態度和品質等等。這些都與學生的能力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相應的學生也就學會了知識,發展了相應的智力,養成了認真學習和愛好學習的品質。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呢?老師一定要在課堂上,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拓展學生的思路,促使其自主學習,盡可能的自己去研究問題的解決辦法。
三、創建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
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歡樂、寬松的學習環境中主動學習。真誠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師生關系和諧,對于讓學生在課堂上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意見,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給學生一種安全感;每一課堂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生活的美好,分享著學習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民主開放的課堂中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并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學、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
四、營造競爭的課堂教學氛圍
兒童的天性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好勝心強。因此,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競爭不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更重要的是能夠創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學生在競爭中非常活躍的,連后進生都不甘示弱。在口算時讓學生開火車,哪組開的快;在解應用題時,讓學生比一比,誰的解法多,思維活;在總結新課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
五、強調生活化實踐應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是非常普遍的,生活中隨時、隨處遇到數學問題。也可以換句話說,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和深入。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應用,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更好地讓學生服務于生活,比如買賣東西需要進行加減乘除的計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系統設計時,需要將數學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設計一些生活化的例題、課堂練習、課外作業和課外實踐活動,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將數學與小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使數學學習活動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實踐應用中真正體會到數學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運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成就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熱情,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在生活實踐中自覺地應用數學知識。
六、著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新課改的環境下,要以人為本,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符合學生要求的教學方法。因此,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更要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狀況、數學基礎和思維都是不一樣的,也不都是同步伐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情況。比如,針對班里不好好學習聽課的聰明的孩子,老師可以采取多鼓勵,適當批評的方法,讓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對于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可以采取課下補課,抽時間談心的方式,和學生成為朋友,幫助其提升學習的自信心。對于那些比較愛動的調皮學生,如果一味的讓其在教室里聽課,可能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會讓其厭倦本來就枯燥無味的數學課程。有一個學校的老師,就采取了靈活的教學方法。比如,一次在鞏固已經學過的20以內的數字時,該老師就將學生帶到操場,讓他們排好隊。然后將已經準備好的數字卡零散的發到每個同學的手中,然后讓他們各自按照所排順序報數,之后,再各自去找自己所報數的那張數字卡。這樣不僅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在娛樂的情況下,輕松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困惑中不斷地反思,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新課程理念下該如何進行數學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