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
摘 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中“德育”是被放在首位的,我們常說“做人要以德為先”,也非常重視個人道德的重要性。幼兒時期正處于孩子們各項情感認知的養成階段,也處于培養孩子們個人品質、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從日常教育入手,做好幼兒的道德教育;也要創設德育契機,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另外也要重視情境創設,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還要通過游戲模擬形式培養學生的德育認知;更要做好家校聯合,共同完成幼兒的德育教育。
關鍵詞:幼兒;德育;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40-01
傳統幼兒園教學中為了能夠提升教學成效,盡快顯現教學成果,不少教師往往過于注重對于幼兒進行技能培養,而忽略對于幼兒的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幼兒自我意識過強、道德素質較低,嚴重影響了他們日后的學習發展。新時期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德育對于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抓好教學契機,做好學生的德育滲透,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素質,為他們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
一、重視日常教育,為道德教育打好基礎
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點點滴滴的滲透。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日常教學中的微小角落,引導學生從細節入手進行道德學習,以便能夠從細微處著手,不斷提升幼兒的道德素質。比如在吃午飯或點心時,我們就可以組織幼兒說說食物的由來,讓他們知道食物不是簡單從超市買來的,而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再經過廚房的叔叔阿姨精心制作出來的,所以我們應該感謝他們,不浪費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認知,引導他們養成節約糧食、不鋪張浪費的良好習慣。此外我們也要認識到大班時期正處于幼兒習慣養成、認知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日常教學中我們也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要求幼兒早上來園主動和老師問好,跟父母再見,同時也要培養幼兒愛老師、愛家人的情感,讓他們能夠養成懂禮貌、懂道德的良好認知。同時也要鼓勵他們幫助個子小的同伴搬下小椅子,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也要鼓勵學生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水,讓他們能夠養成關愛生命、重視細節的良好習慣,培養幼兒愛同伴、愛集體、愛自然的情感。做好了這些工作,相信幼兒就會有很大的學習收獲,他們的道德素質也會不斷提升。
二、運用教育契機,為道德教育做好引導
在做好日常滲透、教育之余,我們也要注重創設良好的教學契機,通過良好的教學契機滲透來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讓他們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提升他們的德育素質。比如節日就反映著民族的傳統習慣和道德風尚,引導幼兒在節日的時候了解節日含義,鼓勵幼兒參與節日活動也是引導他們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現在有很多德育教育的重大節日,每年的“三八節”、“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國慶節”等等……這些節日是我們開展道德教育良好的契機。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挖掘節日內涵,比如在國慶節讓幼兒了解祖國的成立與發展,進而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在重陽節時,讓孩子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送溫暖,給爺爺奶奶捶背、幫外公外婆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三八節”時,讓孩子了解媽媽的職業,講一講媽媽哺育孩子的經歷,知道媽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愛與辛苦;讓孩子深深地體驗愛,并發自內心的想付出愛,對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或者給媽媽唱首歌;……激發了孩子對生活的美好情感,使幼兒都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此外還可以鼓勵幼兒在自己生日的時候不能夠只顧自己快樂,要認識到這是媽媽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培養他們善于換位思考的良好情感。
三、運用情境教育,為道德教育營造氛圍
在幼兒時期孩子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往往缺乏不了理論的說教,如果教師教授的內容過于抽象、理論性過強,就會導致他們在學習中難以理解,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與學習需求,創設有趣的情境以及活動,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去體驗、感受,滲透道德教育。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今天我來做家務》的生活情境,通過父母、孩子角色的扮演來讓他們體會到父母在家里的勞累,注重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情感,讓幼兒從體驗、理解親子之間的親密無間的美好情感出發,由此及彼,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意識與責任感,萌生親近、關愛自己生活周圍的人的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創設《角色互換》《找朋友》《我是環衛工》等一系列情境模擬活動,讓幼兒通過豐富多彩的情境來提升他們對于周圍事物的綜合認知,體會父母對自己濃濃的愛意,知道家庭的溫馨,學會如何去愛父母,表達自己對親人、對家人的愛。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家庭意識與社會意識,為他們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
四、運用游戲教育,為道德教育豐富渠道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兒學習過程中最喜歡的活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幼兒的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科學改編游戲形式,讓道德教育融合在游戲之中,讓幼兒能夠通過游戲學習到更多的道德知識,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如“我來當小動物的爸爸媽媽”游戲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親自給小動物喂食,抱著小動物去走路等等,幼兒真切地體驗到當爸爸媽媽的不易,感受到他們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和父母的無私奉獻和關懷分不開的,從而學會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關心周圍的世界。另外還可以通過《今天我是小老師》《今天我來當爸爸》等活動來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家長的辛勞,提升他們對于師長的情感。
五、結合家庭教育,為道德教育鞏固成果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幼兒道德養成的重要渠道。由于大部分幼兒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家人、親戚的溺愛導致他們的道德水平相對欠缺。教學中我們就要聯合家長配合幼兒園教學,讓幼兒在家里獨立進餐、收拾碗筷、掃地、自己穿脫衣服等,培養幼兒獨自生活、為他人服務的能力,以免出現幼兒在幼兒園是一種狀態,在家里是另外一種狀態。只有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同步,才能夠實現幼兒的健康發展,鞏固幼兒的德育教學成果。
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小學語文第四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西沙群島一帶,海水呈現出多種色彩,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著,五光十色,異常美麗。指導朗讀過程如下:1、這句話寫西沙群島的什么? (海水)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是什么樣的? (讀一讀)。2、你覺得這句話的哪個詞最能表現這里海水的異常美麗? (五光十色)課文怎樣具體寫海水的五光十色?讀一讀。3、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的確異常美麗,我們來齊讀一下好嗎?像這樣,多遍朗讀同一內容的課文時,每遍讀提問的角度不同,訓練的目的各異,學生經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加深了,朗讀的興趣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