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351-01
新修訂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边@就要求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教師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對學生思維培養,其作用是舉足輕重,關聯性不言而喻。
一、開拓解題思路,培養小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人們常這樣認為,客觀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這就要求人們用變化、發展的觀點去認識和解決問題。數學思維靈活性的突出表現是善于發現新的因素,在思維受阻時能及時改變原定策略,及時修正思考路線,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善于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進行分析思考。學生解題的思路廣、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維靈活的表現。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聯想,提倡一題多解。同時,設計開放性練習,促進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展,提高他們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學習“比和比例”的知識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甲、乙兩車合運77噸貨物,甲車比乙車多運了1/3,甲、乙兩車各運多少噸貨物?我要求學生先分析這是一道什么類型的應用題,然后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當大部分學生都把它歸入分數應用題來解答后,我提醒學生能否從其他思路去思考。學生經過分析,概括出這是一道“把一個總量分成兩個部分量”的題目,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答。接著要求學生說出按比例分配題目的特點,即“已知總量和兩個部分量的比,求兩個部分量”,讓學生根據“甲車比乙車多運了1/3”得出“甲車與乙車所運貨物的比是(1+3)∶3”,從而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答。
二、小學生思維訓練入情入理
所謂思維訓練入情入理,即思維訓練“生活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由于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的隱性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的創新。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65-97=165-100+3”,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3,難以理解,可以讓學生聯系買東西找零的生活實際想:媽媽帶了165元錢去醫藥商店買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參,準備給爺爺補身體。她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65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3元,(應加上3元)。所以,多減去的要3應該加上。這樣教學,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經驗的支持,具體的經驗也經過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
三、教會小學生熟練掌握運算法則,為思維敏捷打基礎
在小學階段,學生學到的三類數——整數(自然數)、小數和分數。這三類數都要進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每一類數的每一種運算都有自己特定的運算法則(即計算方法)。熟練掌握各類運算法則是全面提高鯊數學計算能力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如何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運算法則呢?我認為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做好:
1、搞清算理。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合作討論、互相交流,按照運算的意義一步一步地歸納出運算法則。這樣既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每一條法則不是教材和老師強加到他們頭上的條條框框,又能讓學生透徹理解運算法則。
2、多加練習。練習是學生理解和掌握運算法則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恰當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及時的,經常的計算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加深理解和記憶,并熟練地掌握。
3、注重糾錯。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生在各類計算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加以分類辨析。教師可制作一定數量的,帶有各種類型計算錯誤的試題卡,讓學生指出錯誤的原因并加以糾正。對在計算過程中經常犯錯的學生,教師應主動和學生交流談心,耐心疏導他們的情緒,盡力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擾
四、小學生日常生活“數學化”
日常生活“數學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須須臾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準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離不開數學。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生活數學”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給學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要培養小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多元化教學手段來努力培養小學生主體意識。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法對小學生思維的影響之大,新時期要當好導師并非易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