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龍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基礎課程,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講求實效,提高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作為數學教師的就應該重視數學課堂教學,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重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372-01
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樂學、會學、學會,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問題。這也是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因此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圍繞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人的欲望、需要、追求的征兆,興趣能使一個人和他的對象融為一體。學生對某一種學習活動有興趣,就全神貫注于其學習活動,學生的興趣既是學習的動力和先導,又是教師確認學生發展水平和階段的依據之一。因而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要為學生提供表現和獲得成功的機會,要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把學習任務作為自己的強烈要求,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覺行動,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精神飽滿地去學習、探索和追求。
數學學習的思維,都有一個產生意向或動機的過程,一般來說思維是從動機開始的,但是,并不是任何問題都能引起意向(興趣)。必須考慮為了產生意向,需要有什么樣的問題情境。同時,有意向發展成的動機,又有著不同的類型。思維的過程,可以看著是在總的意向指導下,具體動機不斷轉換所造成的矛盾運動。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意向的激起(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有一個積極的開端和持續的勢頭。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所教授的課青睞有加。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課上,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對待學生,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應親切,富有情感,更要以平等的態度、真誠的心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待差生,更應做到這一點,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己的進步,進而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課下,教師要放下“權威”的架子,多關心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溝通,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更好地進行交往互動,從而確保教學活動的高效,使教學活動過程成為師生、學生之間有效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三、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積極有意義的行動,需要激勵、推動他們學習的內部動力,從而達到學習目的,而這種內部動力產生于學習需要。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需要和愿望,才會出現一種激勵、推動自己去學習數學的心理力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和愿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考慮,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例如在教《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時,首先通過學生投票統計并提出問題:“喜歡籃球的有12人,喜歡足球的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20人。“對嗎?”教師輕輕的一句追問,立即激起了學生的思考。原來直接用加法求總數的簡單問題遭遇了新的情況,學生開始關注信息之間的關系,產生整理雜亂信息的必要。這時,放手讓學生整理學號,當學生調整學號時把既喜歡籃球又喜歡足球的放在中間,老師提問:“這里有16張學號卡,究竟是幾個人呢?”學生馬上想到可以把重復的學號疊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張,老師再次引導:“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人家一眼看出:喜歡籃球的有幾人,喜歡足球的有幾人,兩種都喜歡的有幾人?”通過討論學生覺得可以用筆圈一圈,于是韋恩圖自然生成了。
四、開展廣泛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智發展水平,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通過安排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認識數學的現實意義。學習素材可以是與自身身體結構有關、與班級學校里的人或物相關。例如,學習“圖形與位置”時可以選取教室、操場或所在城市的標志建筑物等作為學習的背景。由于學習環境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保護了學生較強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教師為學生提供他們生活所需要的數學的同時,更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綜合實踐應用的形式可以通過小調查、小制作、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小辯論會等。這些既可以在課內完成,也可以在課外完成;既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也可以在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統計、實驗、測算、估算,這些選擇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相當廣泛,如數一棵樹上有多少片樹葉?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體驗有關,雖然有挑戰性,但不會把學生嚇倒,反而對他們相當有吸引力。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時,又在運用所學知識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培養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探索能力、實踐能力、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應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于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吳詠梅.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法探析[J].數學大世界,2011
[2] 周中剛.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0(08)
[3] 余 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數學體驗的思考與實踐,新課程學習,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