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99-01
法國的哲學家蒙田曾說過:“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輸,而是激情的激發。”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以積極的心態去認真學習地理知識。我是如何創設愉快地理課堂的學習氣氛?
一、生動活潑,游戲競賽
初中生特點是好動,渴望表現自己,內心總是爭強好勝。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巧妙采用游戲競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激烈的競賽,在歡樂的氛圍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中國行政區劃”時,為了讓學生快速識記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和名稱(當然快速識記也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因此我讓每位學生準備了一幅中國地理拼圖,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練習,做好課上競賽的準備。如果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的學生,能得到全班同學的一個心愿。得知這一消息,每位學生都很興奮,摩拳擦掌,積極踴躍,暗自要當第一。課間時,學生有兩兩一起拼圖的,也有獨自拼圖的,也有幾位同學展開競賽拼圖的。為了獲得好成績,有的學生給自己加大了難度,能做到在空白的背面默圖拼擺的,還有的學生能做到識記每個行政中心的位置。一個學生難度加大,另一個學生緊緊跟上趕超對方。我看到這種局面,我內心高興著,為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而內心美滋滋的。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學生,到別的老師課上去“辛苦”練習,這樣的做法我可不提倡,再有犯者,取消競賽資格。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進行拼圖競賽時,學生大顯身手,發揮智慧,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激烈的比拼著。比拼完后,意猶未盡,還要再比拼一次。
二、引發思考,實踐探究
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發現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大膽開展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學以致用,這樣遺忘率大大降低,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等高線地形圖”時,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如何繪制,什么是等高線的特點”理解不透徹,印象不深,愛遺忘。因而我在教學中采用實踐探究法,讓學生動腦、動手來體驗等高線的繪制,并總結等高線特點。具體做法如下:第一步學生課下準備好三枚硬幣,一枚一元的,一枚五角的,一枚一角的,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擺放好,一側對齊,畫這座硬幣山的俯視圖,體驗等高線的繪制。第二步:教師把課前印好帶有100、200、300數值的黑點的平面圖,讓學生將圖中數值相同的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再次體驗等高線的繪制,并結合繪制過程總結等高線特點。這個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到很新奇,產生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積極響應,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因而教師也達到教學目的。
三、空間思維,慧眼識圖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知識重要的工具。讀圖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在讀圖時沒有把地理知識與地圖兩者結合起來,就不能將地理知識通過地圖呈現出來,只是進行地理知識的簡單的、機械的死記硬背。這樣下去,時間長了,學過的知識就忘記了。因此在地圖教學時可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例如:在學習“日本的城市名稱及分布”時,讓學生采用順口溜“東橫名大神,長崎居九州”,學生笑著讀了兩遍后,很容易就記住了東京、橫濱等七個城市的名稱及地理位置;在學習“中國少數民族分布特點”時,學生讀圖找到分布特點的答案是:位于東北、西北、西南,這時有位學生馬上說:“老師,我有一個好方法記憶:三個字‘無東南。”聽到這位學生的記憶方法,其他學生都認可這個非常好的識圖方法;在學習“中國行政單位的輪廓”時,可采用形象記憶法,黑龍江省像只天鵝、云南省像只孔雀、內蒙古自治區像只雄鷹……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多,重在善于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這樣學過的知識就容易記住了。
四、創設情境,聯系生活
《地理課程標準》鮮明地提出了地理學科的理念之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與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知識,教師要挖掘這部分知識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深入實際,親身感受,獲取直接經驗,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例如:在學習“世界氣候”時,我提出問題:印度美女為什么喜愛穿沙麗?藏族牧民的傳統服裝為什么是藏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什么將試驗基地安置在海南省?學生對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有自身的直接經驗,很快答出因為氣候差異,同時也為自己能回答出來問題高興著,學習下面的內容速度就加快了。
總之創設愉快地理課堂的方法還有很多,但也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去探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創造出學生快樂學習,教師快樂施教,和諧共生的快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