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艷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19-01
生活化教學是指社會生活貫穿于數學教學,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認識數學,產生對未來生活的追求和熱愛,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運用水平,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踴躍地參與課堂互動,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更有利于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挖掘學生最大的學習潛力,為實現學生以后的更好發展奠定基礎。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呢?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接觸的教材往往只有數學書,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各種具有生活色彩的輔助資料等,將教學內容要盡可能做到生活化,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和抵觸情緒,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數學,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要學會整合教材內容,將幾何初步知識、應用題、計算等較為理性的知識轉化為現實問題,讓學生感知數學學習的樂趣和魅力。比如,在講解“米、分米、厘米”這一章節知識時,可引導學生猜想生活中常見的衣服、圓珠筆、書本以及身高等量體的長度,并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實現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二、教學情境生活化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盡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升教學效率。適當地將生活情境引入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和魅力,從而讓學生主動投身到課堂學習中。
比如,在講解兩位數乘法時,可以以問票問題為切入點,某景區規定大人門票為30元每人,小學生15元每人,假若超過20人,則一律按15元購票,某小學到該景區參觀,共有學生345人,教師58人,請問,何種購票方式最為劃算?這個問題緊貼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可以現場模擬上述情境,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出最優的購票方式,掌握兩位數乘法的一般規則。此外,在講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知識點時,可預先劃定一個三角形區域,分別讓學生沿著三條邊勻速行走并計時,最后計算出結果,從而檢驗課本知識的正確性,這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
三、教學語言的生活化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還處在發展階段,對于一些專業化的語言無法理解透徹,所以教師在講數學知識的時候,要盡量使用生活化的語言,深入淺出,將復雜難理解的話語簡單化,便于小學生理解。
例如,教師在講“比較大小”的時候,就可以這樣講,文具店里的鉛筆是一元一支的,鋼筆是五元一支的,那么哪只筆花錢多,還可以怎樣說呢等等,通過用這些小學生日常熟知的語言進行講解,可以很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四、教學手段生活化
數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要進行合理的生活化,對于適合的知識點,就選用小學生熟知的事物進行講解,例如:教師在教小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這塊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周邊事物里找到學過的圖形,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認識,然后鼓勵學生,增強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從而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要正確理解教學生活化的含義,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合理地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努力實現數學教學的最優化。
五、設計問題生活化
問題是數學課堂的靈魂,巧妙的問題設計不僅能夠推動課堂的深入發展,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思維反應能力。數學問題生活化旨在以問號的形式來展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解決來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中,要以生活實踐、經驗為依托,創設具有啟發性的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仍以《找規律圖形》一課為例,學生在這一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知道何為規律,也要能夠自己“創造”規律。教師可以設計“幫幫他”的數學問題:老豆博士想請大家幫個忙:他買了一塊花布想做窗簾,但買回來之后又覺得這塊布缺花邊,所以他想請大家用今天所學的規律幫他設計一種花邊,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在這一問題中,教師將“畫規律圖形”這一簡單的任務蘊藏于幫助老豆博士設計窗簾的文本之中,不僅增強了故事性,具有人文關懷,而且將具體人物、窗簾這一生活中的事物置放于問題之中,可以說是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六、實踐活動生活化
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僅僅掌握數學理論思想、規律和方法,而是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相關問題。所以,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學知識與技能后,我們還可開展一些生活化實踐活動,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比如,在學習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積”的知識之后,我們就可讓學生在課下對教室、學校操場、家庭居所等所占面積進行計算;在學習了有關“認識人民幣”的知識之后,為學生擬定一個購物計劃,讓學生自己到超市購物、付錢,并將所帶的錢、支付的錢、找回的錢用筆做詳細記錄,然后在課堂上匯報給我們,由我們來檢測他們的實踐效果。這樣,我通過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既使數學教學變得富有趣味化,又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讓課堂回歸生活,將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合,在與生活的溝通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使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熟悉感,從而真正熱愛數學,喜歡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