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樂
合理設計英語課堂提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雙重功能。本文主要從提問的意思、提問的目的和提問的策略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提問的目的
正確地進行英語課堂提問,首先要明確提問的目的。教師要考慮通過提問讓學生進行思考、發展思維和獲得知識等。
1. 完成教學目標
教師以深入透徹地鉆研教材為前提,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提問,從而使學生達到掌握書本內容和獲取知識的目的。
2. 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如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
3. 引領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語課堂提問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提問的策略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提問的量
面向全體學生提問是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例如,四會單詞和句型,教師可直接引導學生重復朗讀或做簡單替換。這種課堂提問只要求學生作出快速、正確的反應,因此教師可以面向全體學生提問。教師無需點名,只需采用one by one,row by row,group by group,the whole class等操作方式,就能擴大操練的覆蓋面,增加提問的量。
(二)教師設計問題,注重提問的質
1.問題的難易度
問題提淺了不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提深了又啟發不了學生思考。例如,教師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3 Asking the way一課時,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How far is it from here? 和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istory Museum, please? 反饋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只能回答出第一個問題,教學效果不理想。
教師若能提前估計問題難度,改用選擇或判斷的方式,則能降低問題難度。
2.問題的表達方式
問題的表達方式的不同也影響學生的理解和回答。
例如:教師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一課時,教師對學生說:At the weekends, I watch TV and go shopping.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學生由于不理解而一直沉默。教師只好采取補救措施,將問句譯成中文,學生才明白。
教師可以先用舊知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s?來過渡提問,再導入新知。若教師忽略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的問題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反而會變成學生思維的障礙。
3.問題的呈現方式和順序
問題的呈現順序也直接影響學生的聽力理解和課堂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6A Unit 3 It was there!一課時,設計聽錄音回答問題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問題1:Where is the camera now?和2.Where are the films now? 由于錄音內容較長,所以錄音結束后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回答出來。然后教師又以選擇題形式提出兩個問題:1. What are they doing?和2. Who wants to take some photos?
選擇題形式出現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易于學生回答。與之前聽錄音回答的兩個問題相比,該教師的提問方式和順序不符合由易到難的提問原則。
(三)教師把握問題,注重提問的技巧
1.合理創設情境,把握提問的時機
在問答過程中創設情景,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例如,教師在教學5A Unit 4 Halloween一課時,教師說:“Ben and his family would like to buy things for a Halloween party. What do they need?”同時,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出一個商店購物的真實情境。學生回答:“They need a vase.”教師立刻點擊商店里的花瓶,說道:“Here you are.”同時課件上的花瓶消失,學生興奮不已。教師乘熱打鐵, 問:“What else do they need?”學生繼續積極發言。
教師從交際的情境出發,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把握提問的呈現
提問要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例如,教師在教學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課時,首先提問“Do you have good friends?”,學生肯定回答有好朋友,接著教師提問第二個問題“那平時都怎么聯系啊?”進行過渡,學生七嘴八舌,有的說“QQ”,有的說“telephone”,有的說“letter”等等。然后教師提出第三個問題“You want to write a letter. What do you need?”引導學生學習新內容。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引領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新知。
3.把握提問等待期
提問等待期就是指教師在提問以后等待學生回答問題的一段時間。例如,教師在教學6B Unit 1 Who is younger?時,教師問:Who is stronger than xxx? 重復三遍問題之后,也無人回答。于是教師又迫不及待的問了幾遍。其實學生沒有回應并不等于沒有聽懂老師的提問。面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所需思考時間也不相同。所以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等待期。
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問題,把握提問的質和量,運用提問技巧進行提問。只有恰當地運用課堂提問策略,英語課堂的提問才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