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 何云生
摘 要:在美術教學中,注重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創造想象的發散思維;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拓展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注重社會實踐積累,構建以人為本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美術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突破;拓展;積累;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99-01
美術課堂教學是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熱愛的一門重要課程。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和表現欲望,調動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每一位美術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創造想象的發散思維
美國著名學者帕森斯(Mlchael J.Parsons)在《美學與藝術教育》中指出:“作為藝術的一門——美術,不僅能表達感情,使人的創造性沖動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孩子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現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钡S多老師和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技藝是藝術中的關鍵因素,技巧越高,作品就越好,卻忽視了孩子的理念,這種理念往往充滿了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和無窮的想象力。例如,許多教師在上中國畫等一些傳統的含技法較多的課時,常常會遵循這些課的套路,一步步示范、講解,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作業。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似乎認為不必、也不應該突破傳統——又不是上欣賞課,沒有必要給學生想象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課,也許不可能把它上成“五彩繽紛”的想象課,但是,是否可以改變一下教學思路,取得一些更好的教學效果呢?在教授“筆情墨意抒情意——寫意花鳥”這一課時,對于大部分的知識和技法,基本遵照傳統,但在學生用毛筆涂色時,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是否可以用其他工具代替毛筆來畫畫呢?”有的同學馬上就想到用餐巾紙、抹布等卷成筆,蘸上顏色來表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有一位同學把橡皮削尖,做成軟筆來畫線條,畫出的線條既流暢,又特別有力。這樣的發現,在帶給學生特別感受的同時,繪畫的興趣也提高了,畫了許多不同于毛筆畫效果的好作品。再如,上“裝點生活”這一課時,學生在掌握常用的基本裝飾方法后,讓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來裝飾。有的同學用廢布頭、樹葉、花瓣、毛線等廢舊材料來裝飾,設計出了許多新穎、別具一格的作品。由此可見,當傳統的某些因素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思維之時,可以停下腳步,看看可不可以換一種思路,嘗試新的思維方式,有可能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東西。
二、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拓展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
在美術課上,一些教師往往會花10分鐘~15分鐘在講解上,然后催學生快點畫,草草講評后就結束。其實,前面的15分鐘可以縮短寶貴的5分鐘給學生去進行作業。這5分鐘不是機械地減少,而是在課堂的開頭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直觀地欣賞、領悟、理解,不用教師再苦口婆心地講解。一定的教學情境創設,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游戲、掛圖、音樂等。如在教學“熟悉的物品”時,課前拍些生活實用品和學習用品,用多媒體放出來,學生一邊興致勃勃地欣賞,一邊熱烈地議論,不自覺地就沉浸在學習情境之中。教師只要簡單地講解一下所需要的表現方法,學生就能畫出許多好作品。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保證了作業的質量。在上“以刀代筆”這節課時,可以先給每位同學發一張優秀刻紙版畫的作品,讓學生自己觀察,并嘗試先自己刻,然后老師再講重難點,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刻紙版畫的要領。由以上例子不難看出:生動、直觀的教學模式,才是上好美術課的最直接、最符合學生實際的好方法。
三、注重社會實踐積累,構建以人為本的評價方式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教師認為:上美術課技法的東西不能多講,會抑制學生個性,應該多讓他們去想,以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但實際情況是:許多學生不會想,不敢想,要不就是亂想一通,根本沒有章法,到最后仍然是照著書本臨摹完事。教師雖然是引導者,不應該過多地干預學生的自主學習,但并不是說無所作為,而是要引導他們怎么樣自主學習,還得要讓學生有物可想,這個物指的是素材。教師平時應當引導學生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多注重社會實踐的積累,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加深形象思維,也可以在課堂中教學中“有物可想”,讓學生想象的翅膀飛起來。教學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但大部分集中在對作業的評價上。在美術作業的評價中,教師應當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對敢于“標新立異”進行創新的學生應該進行鼓勵,而不是以干凈、規矩為標準。藝術領域沒有錯和對的標準,人和人有各自的喜好和擅長優點,當然也有不同的缺點,這是人類的普遍現象,所以,應該允許學生中有繪畫天賦不平衡的現象存在。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創造熱情,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陣地。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工作在一線的美術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去學習新的教學觀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地總結升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因為教育而變得更為成功、更為出色,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明煥.中學美術個性化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04).
[2]王彪.論美術興趣小組在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