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彩霞
摘 要:教師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對象,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具有直接的影響。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教師要注重改進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課堂40分鐘內,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義務教育的重要場所。數學是一門以計算為主的重要學科,小學生學好數學,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一、活用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參考,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科學地分析教材,應用教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四年級數學教材中,有這樣一道題:學校有90本連環畫,要給每班分配30本,請問可以分給幾個班級?對于這道例題,筆者做了如下活用嘗試,“教師節時,老師一共收到了90條短信,我們班一共有30位同學,請問每位同學發了幾條短信?”通過設置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很大提高。
二、建立和諧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在步入課堂的那一刻起,就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用親切的目光注視學生。而在課堂中,教師要注重高度投入,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獲取相關知識。教師還要注重根據學生的情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將多媒體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可以將抽象、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形象化,將枯燥的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變得靈活生動,這不僅增強了數學教學的直觀性,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有這樣一道習題:六一兒童節時,老師要帶四年級同學去動物園參觀,四年級六個班一共有321名同學,每輛車限乘30人,至少需要幾輛車?教師可以將學生和車輛制作成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對該題進行計算。
四、課后分層作業,提高課堂效益
課后作業能夠對課堂教學知識進行鞏固、理解、深化,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后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增強學生的責任心,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要注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這種分層作業的形式,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提高小學課堂效益,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積極探尋有效的方式、方法,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