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露
作為教師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都會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嚴格要求學生等。這些事宜都是愛學生的表現。真正愛學生的教師才能稱得上是一位好老師。并且將知識、思想和人格最大限度地傳授給他們所熱愛的學生。
一、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有個性的個體,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賦予每個學生具體的愛。朱某某同學無論是在上課還是課下表現都比較特別,這個孩子從小由于爸媽比較忙,疏于對他的照顧,就算媽媽在家也很少跟孩子溝通,做家務的時候都讓孩子看動畫片,爸爸又比較暴力,因此導致這個孩子不愛說話,表達能力猶如一個三歲的孩子。針對這種情況,我取消了原來給他指派的小師傅,由我來做他的師傅,先從基礎的開始,別的孩子掌握句子,而他只要能掌握單詞我就大力表揚他,上課只要他能大膽舉手我就給他發sticker,課下或者放學后只要我碰到他就主動跟他打招呼,寫字母我都會手把手教他,這么努力,他不可能跟別的孩子一樣達到同樣的目標,但是只要不放棄他,就是作為老師對他最大的付出。我很慶幸盡早了解了這個孩子的情況,沒有造成什么不可預計的后果。所以只有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二、對學生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
嚴格與愛不是成對立面的,嚴格的要求要有尺度,也要持之以恒。我們要牢記“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對孩子犯的錯誤,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要指出并幫助改正。但是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完全可以放下老師的身架,以朋友、親人的身份去跟學生相處。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會讓學生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誨,也會促進課堂的有效性。
三、愛學生就要理解學生
理解學生就是懂得學生心里想的,相信學生口中說的。在言行上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錯誤,這些都在所難免。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在幼年期犯的錯誤,不要過多指責,而是正確引導。對于學生學不會的知識也不能有急躁情緒,相信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并且每個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作為老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同時要知道,改正錯誤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個逐漸改變的過程,而且也需要我們老師細心、細致、不懈地幫扶。
只要我們用心去關愛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那么學生這棵嫩芽在得到老師的呵護滋潤后,將會更好地茁壯成長。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