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印象主義音樂是十九世紀在歐洲興起的一種很特別的一種新的音樂風格和流派,它沖破傳統的束縛,與舊有的傳統創作模式相決裂,執意追求朦朧的色彩、虛幻的境界、模糊的印象等創作特征,雖有獨特的風格,但也不凡諸多不足之處。
關鍵詞:印象主義;音樂;特征;不足
作者簡介:魏松(1972-),男,重慶市云陽人,講師,碩士研究生,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當人們談到印象派,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繪畫的鼎盛時期,當時的繪畫藝術影響遍及整個歐洲,并深深地影響著全世界對于繪畫藝術的追求和熱愛,成為世界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除了繪畫,還有文學、雕塑、舞蹈、音樂亦是如此,成為一個時代的藝術特征。
音樂方面的印象主義,也是受這一時期藝術潮流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受象征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最為深刻,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專業特征和藝術風格,同時相對于前后期的音樂發展又有其不足之處。
一、印象主義音樂的產生的時代特征
印象主義派音樂是十九世紀歐洲文藝發展的產物,印象派音樂家們同先前的浪漫主義派音樂的傳統形式和風格有著截然不同的時代特點。他們追求新的語言、作曲技法、音樂風格、音樂素材等,開辟出一條新的音樂創作特點,作品輩出,影響深遠。比如: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前奏曲《牧神午后》、鋼琴作品《月光》、《水中倒影》和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拉威爾的歌曲《天方夜譚》、管弦樂組曲《鵝媽媽》和鋼琴曲《水中嬉戲》等作品充分體現了這一時代風格,在突破自然音階的傳統布局模式,成功嘗試把和弦連接從緊張到松弛、從不和諧到和諧的和聲解決模式,把音樂的表達從呈示、發展和再現的格式中解放出來,把音樂語言傳統的現實生活突破到富于豐富的想象音樂語言與文字表達,無不展示作對于傳統音樂文化和創作手法的挑戰和決裂,成為一個音樂新時代的端倪,是新世紀音樂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境界的源點。
二、印象主義音樂的音樂特征
印象主義音樂家們力圖擺脫傳統音樂的束縛,把音樂的音響和音色作為他們的追求目標,認為音樂在于反映一種意象和心境,沒有必要過多考慮故事情節,他們主張用織體、色彩和音樂力度來取代浪漫主義家完善了的調式原則、和聲進行規則和音樂的發展模式。重視音樂效果的感染力是印象派音樂家創作的一大特征,他們往往為突出音樂的恬淡、纖巧、嫵媚以致略帶傷感的情調,將弱奏作為音樂的力度變化基礎,還經常采用極弱奏的手法來突出印象派音樂作品的風格,與浪漫主義音樂產生強大的反差,具有特殊的個性特征。
除了在力度和音色方面,印象主義音樂對于和聲的運用也更為突出,他們利用音的各種組合形式創造出了很多新的不協和和弦。比如:九和弦、十一和弦,乃至十三和弦都創新出來運用于許多印象派的作品中,這些復雜的不協和和弦之間的連接根本沒有要達到諧境的痕跡,而是將一個又一個的不協和和弦并列地組合起來,造成一種不斷閃爍的強烈色彩,突出了和聲服從音響效果的印象主義特點。
在印象主義音樂中,節奏也是音樂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印象主義音樂家們總是避免以每一小節第一拍上的重音作為旋律的開始,也重視在每一小節強拍上的節奏律動,追求旋律線如一股清泉,柔和地從這一小節流動到下一小節,柔美而細膩,賦予強烈的幻想和情感體驗,展現了印象派音樂的一種清美。
三、印象主義派音樂的不足
印象主義派音樂的興起和發展,雖然在一個時期掀起了創作的風向標,成就了不同于傳統意義上 的音樂家們的作品,但也給人們開闊了視野,拓展了人們感悟音樂的領域,甚至深深地影響到一個世紀才被慢慢地被替代,不僅反映了印象主義派音樂存在的意義,印象派音樂家們的智慧,更凸顯了這一時代文化藝術的必然變遷給社會帶來的推動作用。
然而,印象主義派音樂也有其先天的不足。印象派音樂從浪漫派音樂宏大的藝術風格中掙脫出來,卻掉進了一些狹隘的思維境地,局限于一些自縛的領域,流連于浮光掠影,熱衷于虛無縹緲,脫離于現實生活的寫照,著力追求空幻思想情感,開始從大型作品轉向短小的抒情樂曲創作,這就對印象派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帶來極大的影響,使得印象主義音樂顯得過于走極端或者創作思維走向狹隘,嚴重影響印象派音樂創作的深度和廣度;再就是與古典主義音樂、浪漫主義音樂等不同時期的創作相比,印象主義音樂在流行規模和流行時間來看,印象主義音樂雖在十九世紀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效應,但遠不如前兩者那樣有聲有色,影響更深更遠,能出彩的作曲家和作品也不如前兩者那么多,印象派音樂不如浪漫派音樂寬廣和宏偉,更不如古典派音樂的氣勢和博大,他們都包含著許許多多不同藝術風格的音樂家和音樂作品,容納不同創作題材和觀念,上百年盛行于世,而印象派音樂卻不是如此,它不具備這樣的歷史條件和藝術魄力,投身印象派音樂創作的音樂家也屈指可數,不如前兩者那樣音樂名家輩出,愿意投入創作。
結語:
印象派音樂家喜歡表現微妙和難以捉摸的境界,不喜歡堂皇、不朽的雄偉氣派;他們喜歡隱喻、暗示和想象,不喜歡直率和夸張;他們喜歡音樂的柔美和感傷,而不喜歡熾烈和奔放。因此,朦朧的色彩,模糊的輪廓,難以分辨的色調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標志;所塑造的種種幻想、印象和想象,以及氣氛與莫奈的模糊意境、塞尚的奇異夢境、雷諾阿的美妙溫柔、舒拉的靈透精巧相對應。印象派音樂的精致、優美的音樂語言同浪漫派音樂語言的夸張、洪亮的音樂風格一樣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