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帆
摘 ?要:意象是意境中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意象構成不同的意境,在詩詞審美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相同意象的不同組合與不同復現卻可以建造不同的意境,衍生不同的審美效果。原型意象經過改造重組,升級為不同的意境,相同的底色下卻有不同的美。
關鍵詞:原型意象;組合;復現;審美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02
一、原型意象
弗萊說,“原型”是“那種在文學中反復使用,并因此而具有了約定性的意象”。基于這個原因,在詩詞中確實有不少意象,在不同時代的不同作者的筆下反復演繹,其原始涵義在傳承中獲得了穩定性。例如:梨花意象。梨花和其他花一樣,在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保ɡ钪卦稇浲鯇O》)“甫能灸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秦觀《鷓鴣天·春闈》詞)“夜卜燈花,晨占鵲喜,雨打梨花晝掩扉”(瞿佑《剪燈新話》)“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金鴨香消欲斷魂,梨花春雨掩重門?!保ù魇鍌悺肚迤綐贰罚版i楊柳春風之院,閉梨花夜雨之門。(瞿佑《剪燈新話》)”“煙籠竹葉涼生案,雨濕梨花靜掩扉”(方孟式《寄盛夫人》)“記當日、門掩梨花,翦燈深夜語?!保ㄊ愤_祖《綺羅香·詠春雨》)這些詩詞句子里都出現了梨花意象,但卻表達著不同的意思,各篇的具體內涵自是各有特色。在這組詩詞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除了有梨花意象外還出現了雨、門的意象,為各自的藝術境界涂染了一層濃濃的凄苦、悲思的色調,引起欣賞者心靈的強烈震撼。像這樣的相似例子,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而這些意象出現在不同的詩句中便具有了特定的含義。
在上述詩句中都出現了三個基本意象,雨、梨花、門,它們的原型意象基本都是自然界的實物,原本沒有什么含義,卻被作者賦予主觀情感,便具有了某種特定的內涵。那些內涵中凝結了歷史所賦予的穩定意義的意象,就是原型意象。梨花,只是百花中一種不起眼的花,既不妖嬈也不艷麗,潔白無瑕,芳姿曼妙,而梨花的開放也是在繁花落盡之后。所謂“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币粯洫毎?,純潔似雪,象征著高潔與典雅。常常在晚春凋零的梨花卻也經常和暮春的凄涼聯系起來,被賦予一種凄美的涵義?!袄婊ㄒ恢Т河辍蓖枋龅氖倾俱驳拿李仯x來使人不覺凄苦悲涼?!爸痪壌河M,留著伴梨花。”則是傷春的表現,黯然神傷。門則是一種客觀物件,卻是阻隔的意思,這就為簡單的物件賦予神秘的色彩,為詩詞創作塑造意象提供無限可能。作為阻隔的一種物件,門與墻有本質的區別。墻不能挪動,一隔就是永久,內外都無法窺見,顯得肅穆而莊嚴。門相對來說就具有隨意性,可以任意活動,這也為詩人營造氛圍創造無限可能。它可以是富貴帝王家的多重門,可以是窮苦人家的柴門;可以是半月式的無門,也可以是圓形小門;可以是庭院深閉門,也可以半掩門甚至虛掩門?!吧铋]門”是一種深沉,“靜掩扉”是一種祥和,“掩重門”更是一種紅樓夢大觀園似的厚重。雨是自然中最常見的一種意象,而大自然對人的心理投影則會在民族的集體記憶中沉淀下來,成為超越時間的普遍體驗。原型意象在自然生成中就具有諸多契機,自然中的事物則成為詩人發揮的主要資源地。雨作為最常見的一種自然意象,往往最能激發詩人的靈感,容易產生某種美感。雨經常帶有地域性,季節性,時令性。所以詩人筆下的雨是隨著環境、氛圍所使用的。春雨細柔溫潤,給人帶來暖意;夏雨狂躁猛烈,給人燥熱之感;秋雨蕭瑟荒涼,讓人倍感凄美;冬雨則是滲透了徹骨寒的意韻。西北大地雨少但強勁,江南多雨而纏綿。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詩云:“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寫出兩種天氣給人的不同感受,雨中景物別有一番景致,綿綿細雨所造成的迷蒙景象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按核逃谔欤嫶犛昝?。”(《菩薩蠻》)朦朧細雨中,在畫船中聽雨眠也是江南好的一種體現。在以上的例子中雨則是隨著大景觀的轉換而變化的,“雨打”則營造了一種凄苦和荒蕪的景致,形成一種特定涵義穩定下來。
原型意象的特定涵義,作為長期約定性運用的生成物,總是在相應的題材、語境中才會存在。詩人選取、運用某一原型意象于詩中,既是對穩定的傳統的接受,又把自己的特定審美情意注入其中。久而久之,成為約定俗稱的一種穩定涵義。
二、意象組合
意象是組合成詩的基本單位,一般來說,一首詩就是一個意象系統,意境的創造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意象的營構、組合過程。任何一個意象也只有在組合中才能獲得藝術價值。意象在有機的組合中成為一個審美系統的構成要素。意象組合的最終形態是意境。這些已經獲得某種特定意蘊的意象在詩人的巧妙組合中,可以營造不同的審美意境。即使是同題材的同意象,通過不同的組合、轉換也能構建一幅幅不同的鏡像。意象的組合實質上也是意象審美內涵的定向、突出的過程。
“雨打梨花深閉門”是一個美麗的境象,通過對雨、梨花、門這三種原型意象的不同組合而生成,營造了一種凄涼、悠遠的氛圍。正是春暖三月梨花開的季節,滿眼的雪白點染了繁花綽約的場景。一場雨的不經意來訪,將枝頭純白正好的花瓣打落。寧靜深處的小庭院,緊鎖的大門,人已不知去何處,只有那一樹梨花飄落,白了一地的悵惘。這樣丹青水墨似的簡單畫景給人一種遼遠、寂空的無限想象,清美、寧靜地鋪展在眼前。然而,就這樣一種意境卻被反復演繹,在不同的詩詞景園里繡著不同的花樣,在不同的詩詞中給人不同的審美意味。
“雨打梨花晝掩扉”則是“雨打梨花深閉門”的變體,同一物象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達,表達的是同一種意思?!皶冄陟椤睆娬{了白天虛掩著門的背景,滿地梨花的庭院是否有人不知,也許主人在家等待客人的到來,也許主人剛出去,過一會兒就回來?!吧铋]門”則是大門緊閉,不管有人在已經不是重點。也許是庭院深深,又也許是深夜閉門?!办o掩扉”所表現的則是一種靜宜與祥和,掩門則顯得隨意休閑,讓人浮想聯翩?!安婚_門”則顯得比較主觀,外面的想要進入庭院觀賞滿地梨花勝似雪的美景卻被緊閉的門檔在外面只能嗟嘆,而不是像掩那樣讓人覺得很近人意,似乎輕輕一推就可以進入院子?!袄婊ù河暄谥亻T”演繹的不是被雨打落的梨花而僅僅是被打濕,是一種綿綿細雨輕叩門,溫柔細膩的意味。在重門緊鎖的帝王家院,那雨濕的梨花可否有人觀賞?這里傳遞的似乎只有欣喜的春消息,而不盡是荒涼?!伴]梨花夜雨之門”兼有主觀與客觀的雙重意味,夜晚則顯現出神秘與凄美。靜謐的夜晚下著大雨,那被大門緊閉在內的一樹亦或多株梨花任雨肆虐,任雨敲擊,一種涼意在心中瞬間升起。
同樣的“雨打梨花閉門”的題材,同樣的梨花、門、雨的意象,被相似詞置換,被不同組合、被不同排列,將這一景象演繹得如此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意境,傳達出不同的美感。在不同的詩詞里,在不同的背景里顯現著不同的美麗。
三、反復出現
一種意象或意象群的多次出現在不同的詩句中又有不同的審美內涵,原型意象在歷史過程中反復出現,這種重現總是以其原初的內涵為基礎。這樣的反復出現必然使原型意象的涵義一次又一次地得到豐富和提升,并形成一種特定的涵義而被反復演繹。作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篩選和擇取,這一穩定的意象及意象群被反復使用而成為一種典型的文化涵義而流傳下來。
“雨打梨花深閉門”是一個意象群也是一個簡單的意境,這一凄美的意境在文人筆下反復使用而具有了特殊的涵義。具有穩定涵義的原型意象在不同文人筆下反復出現,出現于不同的詩篇內,成為具有不同審美內容、意境風貌的構成要素,加入時代的個人情感的特殊色調,各個意象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浸染,經過不斷的加工改造,就有不同但極其類似的話語層層出現,于是就有了各種版本的同題材意境,豐富著古典詩詞的世界,美麗著中國的傳統意境。
反復這一創作手法早在《詩經》中就有體現,除了有加強語氣的效果更是對一種特定意境的重映,突出這種意境的美。多一次重疊就多一次關照,多一次重復就多一次強調,在人們感官范圍內形成強烈的效應,引起讀者內心的共感。古典詩詞中重復是很常見的手法,有些陌生的意象多重復幾次就被熟知甚至流傳,比如“杜宇”,也許大多人只知道是杜鵑但不知道“啼血”的故事,經過千百年的反復加工演繹,則流傳下來。“杜宇聲聲不忍聞”使人自然聯想到悲凄與傷感。
“雨打梨花深閉門”、“雨打梨花晝掩扉”、“滿地梨花不開門”、“閉梨花夜雨之門”,將雨打梨花滿地,重門緊鎖的場景反復演繹,反復使用,在不同的詩歌意境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而也形成一種特殊的凄美內涵。這樣的景觀反復則規定了一種美,引起人內心的審美。同樣的題材同樣的意象,反復的出現卻建構了不同的意境,在不同的詩歌中根據需要建造著不同的詩詞框架,傳達著不一樣的美感。這種特殊的凄美在不同的地方又散發著不同的氣味,翻來覆去,意思沒變,感覺變了;題材沒變,表達變了;意象沒變,意境變了;意境沒變,美感變了。反復出現著,反復美麗著。
四、總結
一首詩歌就是一個意境,由不同的意象組成。不同的意象建構了不同的意境。而盡管題材相同意象相同也能在組合、轉換中獲得新的生命,傳達不同的審美感應。原型意象被反復演繹就有了約定俗稱的涵義,在流傳過程中又被反復加工改造,呈現新的面貌。由于個體不同,感知不同,在一定的意境中又被注入個人感情等諸多因素,形成不同的景觀形象,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同意象的不同復現可以引起不同的審美效果。
參考文獻:
[1]嚴云受.詩詞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2]古風.意境探微[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
[3]張文勛.詩詞審美[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4](清)上彊村民.宋詞三百首[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1
[5]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