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軍 蔣崇獻 彭其戰
摘 要:目前,中職學校學生來源于城市工人和農村農民的子女,家庭經濟都比較困難,而現有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因為資助的范圍和數量有限,資助模式單一。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充分發揮校企合作育人的功能,需要建立政府、企業、學校、學生“四方聯動”機制,從而達到校企合作資助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貧民教育;冠名班;資助育人
一、中職學校貧困學生的情況
中職學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農民或城市工人的子女,家庭收入有限,所以貧困學生比例大,數量至多,故而中職教育又稱為“貧民教育”。再者,中職學校留守學生數量多,加之中職學校學生多數是“學習基礎差,學習能力差、行為習慣差”的“三差生”,他們中絕大部分學生能對國家助學金有正確的認識,但也有一些學生認為是“國家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必須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采取國家助學金措施,這也是對在校學生的一種精神補償,是應該的”。
二、目前中職學校資助體系的缺陷
1.資助形式較單一
中職學校對貧困生的資助主要有國家撥款的中職學生免學費政策,即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對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中職生所有農村(含鄉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費。除此之外,對在校的15%學生實行貧困生生活補助,即國家每年給每位中職貧困生發放2000元,用于日常生活,以助中職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
2.資助育人效果不明顯
中職學校在資助工作中,由于信息傳播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許多中職學校及班主任把工作的重點放在評選過程中,而忽視了將國家的這些優惠政策及時宣傳到每一位學生,這就使很多學生對國家助學金政策不清楚,對助學金發放的意義和作用不了解,從而未能達到國家發放助學金的初衷,而是停留在表面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學生的思想問題起到資助育人的效果。
為解決目前中職學校資助體系的缺陷,我校努力構建校企合作資助模式。
三、實施校企合作資助模式
1.政府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企業講究的是經濟效益,唯名利是圖,要想企業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必須政府出面。首先,當地政府要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制定校企合作相關政策、管理辦法、法律法規等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是給企業吃定心丸;接著,政府要竭盡所能吸引企業的眼球,出臺相關的校企合作獎勵機制,比如說,對積極投身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扶持,包括員工招聘、土地使用、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要給予獎勵,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企業積極、主動參與校企合作,這是促進校企合作的動力源泉。
2.企業積極參與,發揮引領作用
(1)企業應根據用人標準、企業文化,設立自己的專項獎學金,引導學生去獲得專項獎學金。學生要想進入該企業,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滿足企業用人要求,學習企業文化,這就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動力。要想獲得企業的獎學金,那得奮發向上,按企業要求完善自我,這就激起了學生的內在潛力。
(2)企業提供實習崗位,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促成學生與社會“零距離”接觸。企業與學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后,進入企業生產的第一線,跟著企業的師傅們進行技能鍛煉,師傅們除了對學生進行技能上的指導與培訓外,同時要做學生思想上的導師,使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中,不僅能夠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能達到思想上的凈化與升華。學生進入企業不僅僅是檢驗自己在學校的學習效果,熟練自己的技能,同時與社會“零距離”接觸,以便畢業后快速地融入社會,從而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發揮企業文化作用,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期間,企業應該多渠道向學生灌輸企業文化,并安排培訓人員給學生宣講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
3.校企合作模式的資助形式關鍵是中職學校要扮演好主角作用
(1)學校與企業要密切配合。目前,校企合作基本上采用的是“2+1”人才培養模式,即為了不影響學生的文化學習,前兩年在學校。企業應學校的邀請,按用人要求對剛進校的新生進行初選,組建“冠名班”,并與“冠名班”的學生簽訂培養合同。學校按企業的要求開設課程,對學生進行培養,宣講企業文化,并為企業提供學生在校期間表現的一切資料,企業定期對“冠名”班的學生進行考核,同時對符合企業獎學金條件的學生發放企業專項獎學金。
(2)學校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潛力。班主任在平時工作中與學生接觸很多,所以要讓班主任參與校企合作育人中來。班主任對困難學生進行跟蹤幫扶,有助于學生更快地了解企業,順利深入企業學習,有效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學校要做好宣傳工作。學校要通過表彰大會、宣傳欄、廣播等形式,多渠道地、積極地宣傳參與校企合作的優秀學生的典型事跡和優秀成果,樹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典型,營造自立、自強的校園文化,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己走出貧困。
4.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意識到只有靠自己才能擺脫貧困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要過思想關,意識到貧困不是錯,錯是怕貧困,貧困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可以改變的,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爭取在學校努力學習技能,做一個有思想、有道德、遵紀守法的好學生,爭做理論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實用型技能人才。要互相溝通、學習、協作,釋放心理壓力,在互幫互助中實現自身價值,用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
參考文獻:
李國興.關于中職學校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
注:湖南省學生資助研究會科研項目,課題編號XXY201402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