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霞
摘 要:最近觀看了一部關于教育的電影——《街頭日記》,它描述了一名致力于教育的老師,想盡辦法親近學生,讓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種族的學生和平相處,并重新燃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同時,她鼓勵學生通過日記抒發心情,鼓舞學生從中發現文字的力量。聯想教學實際,認為一個中職教師不僅應該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更應具備職業道德,努力成為生活中的道德楷模。
關鍵詞:職業道德;重要作用;教育素養
目前,絕大多數中職教師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不計得失,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們努力發掘學生的內心需求,用各種方法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些方法真實、貼切,深深打動著每一位學生,且教育成果顯著。由于青少年成長發育處于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身心發育特點并且個體、群體之間具有差異性,因此,合理設計教育內容、制訂教育計劃、選擇教育方式是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前提。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作用
一個負責任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單純地告訴學生好的和壞的,學生會難以接受,甚至會產生叛逆的情緒。《街頭日記》影片中的教師試圖告訴學生“如何做”,但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反而,當教師通過問問題的方式讓學生用動作來表達情緒時,那一刻,教師和學生產生了共鳴,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不能緊緊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偉大的教師能夠感化學生的內心,感染學生行動。教學,與其說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還不如說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光要掌握教材知識點,還要對自己的學生了如指掌,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思想動態。教師可以通過互動,用行動來感化學生,走進學生的心房,讓學生知道,老師是來幫助他們學習的,是他們成長的伙伴。
二、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培養方式
1.教師應有高尚的師德
學生是一個和教師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一個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時代的鴻溝也會越發的明顯。那時常常會出現教師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在學生眼里卻是很可笑的,學生眼里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老師眼里卻是無法無天的。不管哪一種情況,教師都應該要理性地對待、處理。教師在任何時候不能忘記,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或者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在這個顧客可能不是上帝的時代,在學校里,熱愛學生是對一位老師的基本要求,教師的價值只有通過學生才能體現。
教師應該要熱愛學生,要有把學生引入正途的信心和耐心。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個性。教師的成就就是培養出一批批能為他人、社會、生活的世界做出貢獻的人,但是當這些人成為社會棟梁之后,當世人垂青這些人的成就之時,有多少人知道他們背后的教師呢?這背后,有這種精神力量支撐著教師,這種力量就是高尚的師德。
2.教師應具有專業的文化素養和教育素養
教師的職責在于“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尤其是處于青少年時期,有極強的求知欲,教師需要具備完備的專業知識,才能“傳道授業解惑”。
《街頭日記》里,對于學生讀的每一本書,老師都有深刻的認識,知道書是否適合學生閱讀。如果有學生讀了一本老師聞所未聞的書籍,并來向老師求助,老師在學生眼中的形象必會大打折扣。作為一名教師,要牢固地掌握相應學科的基礎知識,并加以深刻的理解,體會其中的內涵、方法與思想,具備專業的文化素養。對于學科的發展歷史,應有大體的認識,能清晰地向學生描述,同時要了解所教學科的成就、重要性及目前的狀況。
3.教師應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
教師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生摩擦或者誤解。在《街頭日記》當中,教師與學生爭鋒相對的鏡頭不占少數,輕則學生向老師頂嘴,重則有學生在上課期間就大打出手。遇到這種情況,教師的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是以暴制暴,還是視之不理?對于學生的“冒犯”,教師應該理性對待,以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既不可反應過激也不能置之不理。對于學生的一些“暴行”,教師不能讓自己的心理防線被學生的行為所擊破,應該以健康的心理、合適的方式予以回擊。
在很多國家現行的教育制度之下,教師所要承受的壓力不僅來自于學生,還來自于家庭,更多的還來自于學校管理階層的壓力。這些壓力,需要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來應對。
教師素質,德為先。時代要求中職教師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因為學是師之骨,德為師之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它是每一位教師從教的前提,是事業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戴艷軍.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劉剛.淺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J].山西財經大學大學學報,2010(11).
[3]左偉.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社會科學戰線,2005(3).
[4]廖申白.倫理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