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從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素質的含義、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三個方面來探討提高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素質的必要性。
關鍵詞:農村小學;思品教育;教師素質;提高;必要性
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比較直接而系統地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承擔著塑造學生良好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的重任。而實施該課程的思品教師只有立足實際,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質,才能讓思品教學順利進行,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最終完成這一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一、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素質的含義
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素質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素質、心理健康素質(相應的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熟練掌握教學手段和方式的素質等。
二、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多種因素的統一,涉及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具有多面性與復雜性。它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培育:一是積累、沉淀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二是學習、模仿課堂內外的教師的言行舉止。無論哪一種途徑,起到關鍵作用的因素始終是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和思品教師(現實中,承擔思品課教學的往往是語文教師)。因此,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素質的提高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現實的示范效應和直接的引導作用。
農村小學思品教師良好的素質還表現在,他們能夠幫助小學生糾正對世界、對人生、對價值的片面或錯誤的認識,疏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使之初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質;另外,優秀思品教師能夠在開闊學生視野、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加強和深化他們對勞動、對生活、對美的初步了解,日積月累,這些慢慢沉淀、內化成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素質的提高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小學生特殊的心理規律和行為特點要求小學教師應更加注重自身的教學技能,才能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教學技能是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個人素質的綜合體現,是高效傳送教學相關信息、完成教學基本任務、優化教學效果的最重要的媒介與保障,涉及導入、講授、提問、板書、課堂觀察、課堂傾聽等一系列教學環節 。”
“具體來說,農村小學思品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出色技能體現在:導入適當的情景激發學生的熱情與興趣;優美講授、恰當提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營造輕松的氛圍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耐心傾聽、平等對話為課堂討論搭建橋梁;等等。要指出的是,有效的傾聽與對話,其意義不在于證實或證偽某種觀點或想法,而是要教師以平等的角色、謙和的態度積極參與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引導學生回歸課堂學習中來。”這是“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新課程核心理念的本質體現。
改革開放之后,國家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推行,政府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農村基礎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教育資源城鄉差別巨大,農村小學存在經費不足、辦學條件落后、教師待遇差等軟肋,加之農村留守兒童的群體性存在、網絡電子產品日益普及化、農村實施撤校并村等等因素,近年輟學率有所提升,教育質量有下降的壓力。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任務都很重,教師數量太少,優秀教師難留,擔負農村小學思品教育的思品教師很難走上專業化道路。
政府應當繼續加大對農村小學教育的投入,改善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在外部環境逐步改善的同時,思品教師也應沿著自身素質提高的科學軌道積極努力,雙管齊下,才能逐步破解農村小學思品教師的尷尬地位,提高、鞏固農村思品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獨特地位。
參考文獻:
[1] 王洪錄等. 小學教學技能[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9.
[2] 潘健. 小學教師培養模式:問題與抉擇[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07-108.
[3] 鄧益民.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實效性的思考[J]. 科技資訊,2008(11).
[4] 秦文娟 李巍 張立冬. 淺談農村小學思品教育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4(29).
[5] 王勇鵬. 論農村教師專業化的艱難性[J]. 大學教育科學,2011(3).
作者簡介:
譚在嬌(1993.03~ ),女,漢,重慶萬州,碩士研究生,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外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