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麗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教育在當前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義務教育已經引起家庭和教育界的重視。教師在義務教育階段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職責所在,在此基礎上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教師不僅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做好本職工作,還應該將職責范圍拓展到課程實施前與課程實施后。對課程實施前、中、后的工作做出準確的測量與評價,對教育工作進行反思,為將來開展的教育工作提供經驗。
關鍵詞:義務教育;教師職責;課程實施
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不容忽視,但是由于職業倦怠、專業素養差、國家政策不完善等方面造成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不能順利履行其職責。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也為了教師享受教學過程,同時也為了教育事業的進步,筆者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職責進行界說,讓教師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并且分析了當今國家政策對教育的重視,希望可以為義務教育發展助力。
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職責的界說
1.教材學習的引導者
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首要職責是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的概念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教材又被稱作課本,它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通常按學年或學期分冊,劃分單元或章節。根據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專家學者編寫了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在整個義務教育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教材的第一參與人,而且是直接的引導者。因此我們可以明確教師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首要職責便是做好學生學習教材的引導者。
2.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敦促者
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重要職責是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會讓人一生受益無窮,在義務教育階段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保障。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有利于本階段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以后中學學習、大學學習,甚至更深層次的學習都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學者馮偉、方元曾在2011年出版的《21天習慣養成法》中指出數字21對人所產生的影響。通過21天的努力學生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除了父母,僅有教師可以在21天中持續對學生產生影響,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因此,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要通過積極的方式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當前學習規劃的指導者
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是學生學習規劃的指導者。人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又會遇到不同的人。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不完全成熟的階段,學生在教師的陪伴下不斷學習、進步和成長。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可以樹立正確而合理的學習目標,朝著目標學生可以變得更加優秀。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
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職責的履行
1.課程實施前的職責履行
泰勒評價模式中曾明確提出,如果在課程實施前可以明確告知學生授課內容、授課過程以及授課目的,就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前進行簡要系統的說明,并且讓每個學生在一節課學習開始前都清楚地認識。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強調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有其獨特的生活環境,因此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都有不同的知識儲備。學生所占有的認識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感性認識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實施前通過課前測試、觀察等方法全面認識每一個學生,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成長。
2.課程實施中的職責履行
課程實施是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課程的順利完成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增長,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職責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職責為:首先,課程設計要以課程標準為綱,以教材為核心。其次,課程實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層層深入、節奏有序,確保課堂效率最大化。最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天性,確保學生在自由發揮天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習興趣。
3.課程實施后的職責履行
總結性評價一直備受關注,因為總結性評價不僅全面地總結了課程實施全過程,同時還為未來開展的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后要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為每一個學生建立成長記錄卡,可以以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或者一個學期為單位進行記錄,對比不同時間段課程實施后得到的結果。教師應該把總結性評價得到的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全面認識自己與課程目標之間的差距,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善自己,確保在下次課程實施活動結束后,每個學生都有所成長。
三、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履職的保證
1.職業道德是教師履職的根本保證
周而復始、紛繁雜亂的工作會讓人產生懈怠,尤其是處于一線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更是面臨著各種挑戰。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如果不能正確處理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會直接導致學生各方面的落后,甚至影響學生一生。教師要享受解決困難的過程,享受“苦中作樂”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履行應盡職責的根本保證。
2.專業素養確保教師順利履職
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隊伍越來越重視專業化,師范教育越來越嚴格。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專業素養越高,對課程標準的解讀就越深入,可以避免出現課程目標的確定脫離教程、脫離課程標準的現象,課程設計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課程實施過程就越會流暢自如,課程總結會更全面。有專業素養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更容易發現學校長期存在的教學問題,所以良好的專業素養可以確保教師順利地履行職責。
3.國家政策是教師履職的動力
2015年教師工資改革方案明確規定了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公務員工資水平,這一改革方案保障了教師的經濟利益,教師的地位受到了國家重視。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義務教育學習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不得把升學率作為教師績效考核指標,教師績效工資要以績效考核為基礎。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為教師履行職責提供了動力。
參考文獻:
朱光明.在傳承與交往中成為自己:雅斯貝爾斯教育思想探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8(2):14-17.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