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紅
摘 要:現階段,高中英語的學習受到新課程思想的影響。學生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習發展,教育方式與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改變,因此就產生了研究性學習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它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結合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研究性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上的運用進行綜合探討,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十分必要。
關鍵詞: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學好英語對學生而言,從最直接的意義上來說可以說能夠提高英語成績,使學生在高考中能有更大的把握;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國與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在經濟、政治還是文化等方面都逐漸有所涉及。如今的中國早已經不是以前閉關鎖國的狀態,國際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而促使國際交流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英語的使用。可見,英語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的思想之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取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融入課堂并積極參加討論。由于陳舊古板的高中英語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研究性學習教學法,能減少英語學習的枯燥性。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理論的角度出發,研究性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問題的導入以及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能從中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培養相應的能力,因此將這一方法運用到高中英語教學就是教師在備課階段,從學生角度出發將學生的自主性放在首位。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師放在指導位置上學生放在主導的位置上,讓學生通過思考自主獲取知識。然而,在有效運用這一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確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對癥下藥。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師在教授英語的過程中,對自己在課堂上的定位不夠準確,常常將自己的主導性充分發揮出來,給學生講解知識點和語法點,而忽視學生的能動性。第二,教師過于注重題海戰術,布置大量的書面作業。過重的學習負擔給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不僅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而且教師也在批改的過程中,只重作業時數,沒有精力去研究效果,整體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第三,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對于教師的講解難以形成良好的概念,而且英語也是一門傾向于實踐運用的學科。高中課業緊張,學生實踐運用英語的能力只能通過課堂才能得以鍛煉,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促使學生能力得以提高。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研究性學習教學的對策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要對這方面有興趣,才能花心思在這方面,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先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學生的關注。高中生由于正處于選擇未來道路的時期,所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比如在unit 3單元back to the past中的閱讀課lost civilizations這一主題中,教師為激發學生的興趣,Teacher plays a short part of video called “the last day of pompeii”,and ask students to catch the key information such as:date and place,以這樣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二)小組合作模式下的教師有效提問策略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教學模式都是以老師講課為主,其實這樣的模式對學生是極其不利的,因為學習不是老師的事,學習的重點是學生,因此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使教學課堂形成一個和諧、熱烈的教學環境是極為重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與自主性,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不同的學生分在一組,憑借自身的能力差異分工合作,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提高提問方面的技巧,在進行提問設計時要以知識點為基礎,適當增加有藝術性的提問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高三選修模塊10里的一篇Reading中講述一個非洲小孩Ajani的故事,以此激發學生對艾滋病危害的深刻認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提出“What is AIDS? What is HIV?How do people get AIDS?”等問題,學生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必要的幫助,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以語法教學為媒介,培養學生能力
一般情況之下,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都是以教授語法單詞為主,使學生在做題時碰到的題型都是以直接描述的方式呈現,而且同一知識點是平均分在不同的單元之內,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而且使學生的興趣下降。在研究性教學學習方式之下,教師在講解一種語法時,先讓學生回憶總結,有效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創新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發揮引導,即使學生歸納出的知識有錯誤,也要秉持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通過耐心的講述,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錯誤之處并進行改正,這樣會產生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素質教育方式,對學生發展而言有一定的幫助,因此加強高中的英語研究性學習、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函陽.淺談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中國校外教育,2013.
[2]徐定軍.淺議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方式[J].才智,2013.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