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娜
摘 要:從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課堂的必要性、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課堂的策略兩方面研究,指出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流行音樂;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51;G42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2-0054-01
網絡時代,教師應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與教材中的音樂有機結合,通過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課堂的必要性
對流行音樂的喜愛當屬中學生,這是不爭的事實?!度罩屏x務教育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盡量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盡情地去學習、體驗、理解、尊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共享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作為一線音樂教師,應該正確面對學生追捧流行音樂這一現象,充分認識到流行音樂對課堂教學是有益的,進而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去喜愛流行音樂,利用流行音樂助力課堂教學,使課堂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1)流行音樂具有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學生對教材中呆板的音樂知識和歌曲缺乏學習興趣,而流行音樂卻是學生的最愛,若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教學,那么課堂教學氛圍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得到改善。動聽的流行音樂可以使人的心情更加舒暢,壓制學生遠離這些優秀作品,莫不如積極引導他們去主動學習。教師可以精心選擇藝術性較高、思想性向上的適合高中生的歌曲,讓他們在欣賞課上輔助教材學習,既可以促進課內知識的學習,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2)流行音樂具有較高的鑒賞價值。音樂鑒賞課上,教師可以把流行音樂與教材規定的鑒賞內容并列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廣泛的鑒賞達到全面提升音樂素質的目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精選幾首當下較流行的且適合高中學生的音樂,用三到四堂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深入的專題鑒賞。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相互討論,教師也參與其中,把流行歌曲的美與教材中的歌曲進行對比,查找音樂知識的共同特點,進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課堂的策略
流行音樂良莠不齊,符合學生實際的、藝術性較強、積極向上富有思想的流行歌曲應是教師的首選。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中去調研,看一看學生們最喜歡哪方面的流行音樂,或注意觀察學生們都在哼唱哪些歌曲。在征求學生的意見后,教師要把好關,讓高中音樂課堂也“流行”起來。
(1)選擇流行音樂要符合學生年齡且具有思想性。流行音樂大多是成年人表達感情的歌曲,創作的初衷就是為了商業利益。而高中生正處在長身體、靜心學習的階段,過多的情、愛表達,會擾亂他們的學習。因此,高中課堂教學引入流行音樂,教師要嚴格精心把關。首先要符合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如《同桌的你》《媽媽的吻》《水手》等)。其次要具有思想性,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如《父親》《永遠是朋友》等)。通過符合學生特點的流行音樂的熏染,會促進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珍惜同學間和朋友間的友誼,教學有效性也會大幅得到提高。
(2)選擇流行音樂應該按照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進行。在選擇流行音樂作為輔助教學時,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演唱能力的歌曲。中學生正處于變聲期,教師在對歌曲難度的選擇時要把握適度,選擇音域不寬、音調不高、作品難度不大的較容易演唱的歌曲。同時,由于中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正處在逐漸成熟階段,他們之所以追捧流行音樂,說明他們的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他們的認知水平也已達到或超出成人的認知水平。因此,通過具有較高藝術性和思想性的流行音樂的熏陶,會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母親》《朋友》《月牙泉》等藝術性和思想性強的歌曲。對于部分同學總是哼唱《單身情歌》《知心愛人》等流行歌曲,教師可以正確地引導他們盡量放棄,逐漸將這部分學生引入正軌。
(3)選擇流行音樂要與教材內容相適應。教材內容應該是教師始終堅持的核心,無論運用怎樣的教學手段都必須以教材為綱。具有較高藝術性和教育意義的流行音樂與教材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從頭再來》是劉歡深情演唱的一首反映工人下崗后重新振作起來的勵志流行歌曲。教師可借此分析當前的就業問題,指出社會需要以知識、技能和創新為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教育學生把握現在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結束語
總之,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課堂是高中音樂教學的必然趨勢。同時,也較好地貫徹了國家提出的“藝術要百花爭鳴、百家齊放”的方針。運用得好,可以拓寬教學資源,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藝術審美能力。同時,新課標為教師在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大量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建議,教師應以新課標為指導,結合實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真正使學生做到學習音樂、喜愛音樂、選擇音樂、享受音樂。
參考文獻:
[1]王洪偉.關于音樂樂感及音樂鑒賞教學的探討[J].教書育人,2014(22).
[2]莽克榮.流行音樂與國民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