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燕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四肢骨折后疼痛的患者實施早期生命力護理對緩解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將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間來我院接受住院治療的94例四肢骨骨折的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人,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使用早期生命力護理方法,經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結果:對照組患者優良的人數為29人,優良率為61.7%;觀察組患者優良的人數為40人,優良率為85.1%,觀察組患者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四肢骨折后疼痛的患者實施早期生命力護理可以激發患者的生命體,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緩解患者疼痛的感覺,效果較好,可進行臨床推廣。
【關鍵詞】四肢骨折;術后疼痛;早期;生命力護理
生命護理是指激發患者自身的生命力及潛能用于護理過程以利于患者健康,通過提高患者的生命力、恢復患者機能,提高患者的組織器官再生、恢復能力,以幫助患者達到減輕病痛、恢復健康的目的[1]。疼痛在四肢骨折的患者中十分常見,是患者最早出現的、共有的癥狀,疼痛會導致患者的情緒產生,增加患者痛苦,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影響患者的恢復,不利于傷口愈合[2]。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減輕患者疼痛,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幫助患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3]。在此次探究中,我院對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間來我院接受住院治療47例患者采用生命護理方法進行護理,以減輕患者疼痛,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間來我院接受住院治療的94例四肢骨骨折的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人,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42.3±3.2)歲,體重(65.4±8.6)kg,上肢骨骨折23例,下肢骨骨折24例;開放性骨折25例,閉合性骨折2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43.3±12.8)歲,體重(64.9±8.7)kg,上肢骨骨折22例,下肢骨骨折25例;開放性骨折23例,閉合性骨折24例。兩組患者性別組成、年齡、體重、病情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生命力護理。常規方法包括:術前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合理迅速地止血止痛,給患者提供良好舒適的環境。術后視患者情況,保持合適的體位,定期更換敷料,若患者疼痛劇烈,可給予一定的止痛藥,或視情況冷敷或熱敷。囑咐患者進行恢復性鍛煉。生命力護理包括以下幾方面:教患者進行疼痛時放松訓練如深呼吸,輔導患者深吸氣,達到極限后屏氣幾秒,再緩慢呼氣。面部肌肉放松,囑患者閉眼,要緊牙齒,雙手放在臉上,從口角處至耳屏前輕輕按摩臉部肌肉,直至臉部肌肉放松。睡前保持室內安靜,可以聽幾首輕音樂,囑托患者隨樂音放松自己。暗示自己,放松下來,該睡覺了。教會患者使用腹式呼吸法呼吸,并在呼吸過程中配合冥想,讓患者想象自己傷口正在愈合,身體正在慢慢恢復,以激發患者生命力,加速患者傷口愈合。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該病的康復及治療成功的例子,以使患者及家屬有充分的信心,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自身的疾病,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
1.3 觀察指標
使用數字疼痛評分法估計患者的疼痛程度,0代表無痛,1~9表示疼痛程度逐漸升高,10代表最痛,難以忍受。臨床以0~3分作為評分優的標準,4~6分為評分良的標準,7~10分為作為評分差的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ASS18.0對本次探討所得數據進行處理。一般資料使用( ±s)表示,兩組間差異使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結果:對照組患者優良的人數為29人,優良率為61.7%;觀察組患者優良的人數為40人,優良率為85.1%,觀察組患者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1。 3 討論 骨和關節在維持人體正常姿勢及運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在受到外界強烈刺激時會導致骨折,通常情況下,骨折事發突然,并且常伴有嚴重的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4]。骨折經過外科手術可以得到復位,但整個過程中患者會體驗到疼痛難忍得感覺,為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創傷,影響患者的傷情恢復[5]。因此,我院積極尋找一種方式,以求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激發患者的生命力,使患者能夠較少體驗疼痛的感覺,較快恢復自身功能。 在此次探究過程中,我院使用了深呼吸、肌肉放松、睡前輕音樂放松腹式呼吸冥想等方法讓患者放松心情,轉移注意力,改變患者對自己的傷痛過分注意的狀態,以激發患者自身生命力,促進患者骨痂愈合,加速患者康復,此次探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優良的人數為29人,優良率為61.7%;觀察組患者優良的人數為40人,優良率為85.1%,觀察組患者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使用生命力護理方法可以有效激發患者生命力,減輕患者疼痛,增強患者對于損傷的防御能力。 綜上所述,四肢骨折后疼痛的患者實施早期生命力護理可以激發患者的生命體,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緩解患者疼痛的感覺,效果較好,可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盧梅生.生命力醫療[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58-80; 240 -268. [2]高磊.護理干預在四肢骨折患者術后肢體腫脹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5):24-25. [3]黃婷婷,周翠屏,甘嬋媛,等.撫觸對四肢骨折患兒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0,09(10):17-18. [4]李素云,李燕君,劉義蘭,等.疼痛專項量表在骨科臨床中的 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27):3001-3002. [5]趙素云.骨折病人疼痛的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 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