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良 李澤明
《電子產品制作》是電氣、電子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主干課程,通過該課程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電子產品的電路設計、電路仿真、PCB設計與制作、電路板的安裝與調試及簡單故障的排除等知識;具備電子產品的硬件線路設計、焊接、調試能力,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使用儀器儀表的能力、數據與結果的分析處理能力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筆者所在學院也開設了該門課程,原來的教學方案是先學習相關電子電路知識,介紹使用的設備,設計了幾個實驗,讓學生完成幾個實驗的焊接、調試。在目前全國均在推行一體化課程改革過程中,筆者通過設計一個整體項目,分模塊實施,讓學生按照一個項目的模式來學習。在具體教學中,分拆了一個個任務,采用任務引領型課程的方式,讓學生逐步掌握課程知識和技能。這里采用了“多功能數字鐘”的設計與制作為項目總目標。
一、整體設計思路
以綜合實訓多功能項目數字鐘為任務引領,將項目分成6個模塊,每個模塊都以實訓內容帶動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前期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將綜合實訓項目分成6個模塊來實施,分別進行制作、調試、測試,并將相關理論知識融合在實訓項目中,使學生在實訓中感悟理論。6個模塊分別包括:振蕩器電路、分頻器電路、分秒計數器電路、小時計數器電路、顯示譯碼電路、校時電路。6個模塊分別調試完成后,就要采用積零為整的方式,將6種模塊合在一起,完成數字鐘主體電路的制作與調試,最后設計并組裝一個多功能數字鐘電子產品。
二、材料工具準備
預計用到的集成電路包括:(1)74LS48:BCD—7段譯碼驅動器,用來驅動共陰極的數碼管顯示器;(2)74LS74:雙D觸發器;(3)74LS191:單時鐘4位同步加/減可逆計數器,是BCD碼十進制計數器;(4)74LS92:二—六—十二進制計數器異步計數器;(5)74LS90:二—五—十進制計數器異步計數器;(6)555:集成定時器,因內部有三個5千歐電阻而得名;(7)BS202:7段發光共陰數碼管,每段的驅動電流最大為15mA。
其他常用的電阻、二極管、三極管若干。
主要工具設備有示波器、萬用表、數字實驗臺和直流穩壓電源等電子儀器設備。
三、項目實施要點
首先是檢查各元件。電阻、電容、各集成芯片,檢查各邏輯功能。在插接安裝階段,要注意以下幾點:(1)集成電路的插接應認清方向,不要倒插,所有集成電路的插入方向要保持一致,注意引腳不要彎曲;(2)元器件的位置要根據電路的各部分功能確定元器件在PCB板上的位置,相互有影響或產生干擾的元器件應盡可能分開或屏蔽,輸入級與輸出級之間要盡量安排遠一些;(3)連接用的導線要緊貼電路板,避免接觸不良,連線不允許跨接在集成電路器件上,一般從集成電路器件周圍通過,盡量做到橫平豎直,導線就盡可能短一些,避免交織混雜在一起;(4)接地的處理,線路組裝時,電路之間要共地。
其次是調試。要對照電路圖檢查電路元器件連接是否正確,器件引腳、二極管方向、電容極性、電源線、地線是否接對,焊接是否牢固。要按功能模塊分別調試,步驟可分為:(1)首先調整振蕩電路部分,以為其他電路提供標準的時鐘脈沖信號;(2)然后調整控制電路的分頻器;(3)調整信號處理電路、計數、譯碼、顯示;(4)調整按時電路。
最后是產品組裝。主體電路安裝調試完成后,將其放置在一個外殼盒里,在此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這個外殼盒并將其組裝好,最終完成一個DIY數字鐘電子產品。
四、技能考核方案
直接采用一體化考核方式,在每個模塊設置考核環節,占50%,最后整體設備制作及答辯占50%。其中,模塊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幾項:(1)元件的檢查與選擇;(2)按照給出的線路正確接線;(3)電路的調試,主要考核主要工具設備(如示波器、萬用表、數字實驗臺和直流穩壓電源)的使用;(4)電路測試,主要檢查模塊功能是否滿足要求;(5)簡述電路的工作原理,考核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每個任務模塊按ABC等級評定,A是指能高質、高效地完成此能力目標的全部內容,并能解決遇到的特殊問題;B指能按時完成此能力目標的全部內容; C指能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此能力目標的全部內容。
五、教學過程
采用任務引領型方法進行分模塊教學,每個模塊的設計按以下步驟進行:(1)提出任務或設計任務。一般來說,工作任務有這樣幾個特性:目標性、情境性、探究性、綜合性、可操作性。(2)分解任務。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引導學生將課程模塊中的任務一步一步進行分解,分解成多個小任務,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3)實施任務操作。在對任務進行單個分解之后,老師要和學生一起進行必要的知識準備,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應包括實踐知識的探討,這些知識需要很多,夠用就行,為完成任務奠定必要的理論及實踐基礎。(4)成果評價。評價可以穿插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也可在學生完成任務后進行,目的是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可以采取教師、學生互動的方法,如引導學生自評等。(5)拓展、提高與延伸。為了使課堂教學活動走向生產、生活的實際,教師可以布置課后學習任務來深化課堂教學,如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采集相關信息用于下一個任務等。
通過《電子產品制作》課程的一體化實踐后,學生普遍反映學習更輕松了,有成就感;任課教師從項目的開始到結束,也感覺到更有條理性。特別對于技工學校的學生來說,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教與學都得到了相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