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子瑜
【摘 要】本文主要立足于對目前國際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理性分析,對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主要從正確選擇合作對象和內容、合作方式、加強內部管理三個方面提出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模式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國際合作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 創新
一、前言
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與國際的交流、融合問題逐漸突出。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到來使得具有國際化性質的高等教育達到一個高潮。越來越多的學生受到影響而選擇出國留學,促使各類橫跨國際的教育機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隨之而來的各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科研、教育模式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隨著國際合作教育的實踐逐漸推廣開來,然而有關國際合作教育的創新研究反而停滯不前,遠遠沒有跟上國際合作教育實踐的步伐。因此,本文就如何創新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教育模式進行研究。
二、國際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發展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對象以及內容問題
校與校之間進行國際合作教育主要是通過引入國內外的合作對象,吸收國外優質的課程、師資等教育資源,來提升優化自身的辦學質量以及教育能力。因為各國的教育模式是不一樣的,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別,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和內容,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合作方式問題
國際合作教育機構的合作方式通常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獨立設立的國際合作教育機構,第二種是非獨立設置的國際合作教育機構,第三種是國際合作教育項目。高校之間進行國際合作教育時,一定要認真分析自身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恰當的合作模式,如果不進行理性分析而只是簡單趨向于性質的選擇,這對彼此的發展將帶來嚴重的問題甚至是阻礙。
(三)內部管理問題
當高校彼此之間建立合作關系之后,怎樣使得合作進程的發展優質化、快捷化便成了最重要的問題。合作模式本來就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就像簡單的人和人交流都有一個交流深淺的過程以及方式。在合作過程中,只有優質的內部管理階層、完善的管理方式,才能夠保證合作教育的初衷就是發展優化教育資源。
三、解決國際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發展創新問題的具體策略
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教育模式的創新途徑就是解決上述幾個問題的過程,具體說來如下:
(一)正確選擇合適的國際教育合作對象以及內容
要選擇與自身學校教育層次相當的合作對象,并不是好的就能讓自身發展,適合的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互補的教育資源才能夠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而高低落差的合作對象總會帶來不可避免的局限。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門當戶對”“半斤八兩”“取長補短”有著相同的意味。并且我們不能有“好的就用”的想法,在國際合作中,安全是最重要的。我們首先要充分了解彼此資源的合理合法性質,確保資源利用的安全性,避免在資源調配利用上出現安全問題,那樣對于合作雙方來說將會是毀滅式合作。合作內容要注重教育資源的調配,迎合國內的需求,符合政策導向的科學發展的要求。在現有基礎上要把握好繼續深造的方向,以彌補自身所欠缺甚至空白的資源現狀。
(二)正確選擇國際高等合作教育模式的合作方式
在確立合作對象后,如何引進好的教育資源,就必須要談合作方式。一般選擇第三種合作方式,即國際合作教育項目,這種項目囊括了協議項目、雙校園項目、雙證書項目、雙教育項目、外放證書項目等多種方式類型。現在我們通常用的是協議項目和雙證書項目。其他合作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使合作對象在資源教育中實現平等交流,無法體現國際合作教育的的本質,實現合作高校之間雙贏發展。
(三)加強國際合作教育的內部管理
在選擇合作對象、合作內容與合作方式之后,最后的內部管理運行非常關鍵,這關乎我們能不能真正地實現對教育資源進行調配,保證教育教學能正常有序進行。我們應該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高校之間進行國際教育合作,借鑒國外的優質教育模式經驗,通過與自身模式的對比來進行完善改進,最終促進自身的發展。管理方面的完善不止于體制上面,還應廣泛面向市場,通過對教育現狀的分析,體現國際合作教育模式的發展優勢,擴大宣傳,增強影響力,吸納生源。通過展現現有學生的高效率實習就業發展來讓大眾直接受到體驗,然后反饋于國際合作教育發展的進程中。
四、總結
從選擇合作對象、合作方式到最終的內部管理運行,這是我們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模式的創新途徑,希望能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魏航.歐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政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許傳靜.我國大學國際化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3]劉孫淵.江蘇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考察[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