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楓+連鷺霞
【摘 要】以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為例,分析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活動環境以及“三走”活動對大學班級管理的作用,并提出積極開展“三走”活動、提升大學班級管理作用的“線上”“線下”兩種活動形式。
【關鍵詞】“三走”活動 班級管理 身心素質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C-0089-02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精神,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激發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升身體素質,并從中磨練堅強意志、培養良好品德和拼搏精神,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于2014年初聯合下發《關于深入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指導意見》,決定從2014年開始,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全面啟動和廣泛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三走”活動的展開,對于增強大學生體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不強、身體素質堪憂、網絡依賴程度過深、宿舍關系緊張、課堂缺勤嚴重、心理問題突出,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通過開展“三走”活動,提升大學班級管理作用,可以有效促進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的形成,增強大學生體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目前在校生全部在空港校區學習生活,空港校區位于南寧空港經濟區即崇左市扶綏縣城,離廣西首府南寧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但是該校區教學、生活和體育設施完備,擁有22個燈光籃球場、1個標準田徑場、1個可以容納萬人的體育館,2個露天游泳池、2個網球場,完善的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設備能夠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競賽以及群眾性體育活動的正常進行。
目前該校各級團學組織也在積極地開展一些響應“三走”的活動,如通過團總支學生會開展的“經管擂臺”、“經管杯”籃球賽、氣排球比賽,通過基層黨組織開展的拔河比賽、戶外素質拓展活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開展的風箏節等活動,目的都是在鼓勵青年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但活動分散,沒有統一的主題性,又由于高職學生的特殊個性,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活動積極性不夠。
通過調查問卷顯示,該校約67.25%的同學沒有體育鍛煉意識,他們并不認為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存在著重要的聯系。在課余生活中,同學們將體育健身排在文化娛樂、社團活動之后,經常從事體育健身的學生僅占17.3%,超過70%的同學沒有自己的鍛煉計劃,大部分女生的課余生活基本是購物和上網看電視,男生基本以宅在寢室打游戲為主。學生體育鍛煉意識不強、身體素質堪憂、網絡依賴程度過深、宿舍關系緊張、課堂缺勤嚴重、心理問題突出,由此可見,在該校區開展統一主題的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促進班級管理作用提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班級是學生的“校園之家”,同學是他們的“兄弟姐妹”,班主任、輔導員是他們的“父母”。班級環境、班級管理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對他們的成長成才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三走”活動的開展,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風、班風,有利于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的養成和改良班級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一)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大學生在校期間,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三走”活動的開展,是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的保障。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學生要搞好學習這個“大革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學會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靠身邊的學習環境、學習風氣帶動起來的。
(二)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健康、積極、團結、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無疑是一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沃土。“三走”活動的開展正是助推良好班級氛圍形成的一股春風。利用各種群眾性體育鍛煉活動,將班級建設成為一個具有集體主義、團結協作力和較強凝聚力的和睦大家庭。
(三)有利于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的養成
大學生的語言、行為、衣著、環境、秩序等,是構成文明的最基本的要素和文化底蘊,它已經成為了社交禮儀、規范行為所必須的素養,是為人的一種基本氣質。“三走”活動的開展,是大學生的基礎文明素養養成的重要助推器。
(四)有利于改良班級人際關系
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能讓大學生化解學習的緊張氣氛,更加愉悅、理智地對待學習,有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三走”活動的開展,能夠為處理班級人際關系找到突破口,暢通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改變交往中不良的行為,強化積極的交往方式和方法,促進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的建立。
開展大學生“走下網路、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目的是 推廣快樂健身理念,讓參與者在速度與激情的碰撞中分享愉悅,收獲健康。在這里,我們的構思是,依托班級,通過線上、線下系列主題活動的推進,進一步提升班級管理作用。
(一)線上活動形式
隨著網絡時代、智能時代的來襲,大學生既是網絡和智能的受益者,同時又成為了它們的“俘虜”。網絡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為了“宅男”“宅女”,智能手機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甘愿做“低頭族”。自控能力不強、沒有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自我管理意識不強的大學生,在失去了家長的監督之后,很容易沉迷網絡,陷入虛擬社交的漩渦。所以,必須要有外力從源頭上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把他們從網絡上、宿舍里“趕”出來,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通過在主要教學樓群和宿舍區倡導學生限時上網、啟用“手機暫存袋”,打造“零手機的綠色課堂”等方式,倡議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走下網絡,走出宿舍”,去參加體育鍛煉,合理規劃青春時光。
(二)線下活動形式
“三走”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要讓大學生將體育運動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和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走向操場”上。那么,在操場上開展什么樣的群眾性體育鍛煉活動才能夠吸引大學生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繼續開展傳統體育運動。傳統的體育運動是“三走”活動的主要活動形式。各種球賽、田徑比賽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由于活動規則通俗易懂,活動場地便利,通過課余時間開展這些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突出團體協作,進一步激發大學生身體潛能。
2.新增部分趣味活動。充滿時代氣息和青春色彩的各種趣味活動,如集體舞蹈、拔河、跳繩、踢毽子、三人籃球、兩人三足,還有像《奔跑吧,兄弟》這樣的一些趣味游戲,充分彰顯出了運動的魅力,煥發運動的激情,使體育鍛煉的競技性與趣味性統一,更能引起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的關注與喜愛,從而化被動為主動。
3.在活動中積極運用新媒體。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新媒體的運用使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更樂于參與。班級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可以直接向學生展示運動成果,推送活動信息,在學生聚集的校園網絡和社交網絡上形成點擊熱潮。APP應用程序的運用,結合時代特點,貼近學生,是促進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新視覺。
總之,要使體育鍛煉成為大學生的常態化習慣,必須形成系列的制度體系,結合大學生特點,發動班級骨干力量,循序漸進地提高“三走”活動成效,培養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改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提升班級團隊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在全國高校聯合開展大學生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J].青少年體育,2014(2)
[2]林峰.淺談住宿學院新模式下高校政治輔導員如何提高工作質量[J].山東青年,2014(5)
[3]胡金枚.新常態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品牌,2015(1)
[4]劉明龍.新媒體環境下提升大學生網絡道德的對策[J].新西部(中旬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