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鴻
【摘 要】基于中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必須堅持以市場作為導向改進實訓教學,關注會計人才崗位的需求變化,強化基礎技能訓練,優化實訓基地建設,豐富實訓教學方法以及加強校企合作,切實增強實訓的真實性。
【關鍵詞】市場導向 中職 會計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B-0061-02
中職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場的職業型教育,中職會計教育最根本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職業型會計人才。中職會計實訓教學需要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尋求一種科學有效的實訓教學方法,培養中職學生的會計職業技能,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一、中職會計實訓教學以市場為導向的必要性
近年來,中職會計專業辦學得到了較快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開設會計課程,然而教學開展過程中卻存在較多的問題,有必要以市場為導向改進會計實訓教學。
(一)中職教育的目標與宗旨所要求。中職教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直接面向社會、面向用人單位培養適合就業、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型人才。會計是一門技能型專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會計人才是社會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然而,會計業務的發展必須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要以市場為導向來發展并完善會計崗位人員的實踐技能,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需求。中職會計教學既要面向社會,又要直擊就業崗位,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形勢的發展、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等來培訓學生,加大對學生的實訓力度,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訓空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崗位發展需要,培養他們的會計實踐技能,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中職教育的宗旨,才能達到中職會計教學的目標,體現中職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實現中職會計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理念與培養目標無法適應會計崗位發展形勢。當前,很多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缺乏科學、合理的理念指導與目標定位,甚至偏離了中職教育的宗旨。一些中職學校將會計教學等同于會計理論灌輸,忽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無法被有效地應用于工作實踐,實際工作中無法應對工作中的各項業務,導致中職學生無法適應用人單位需求,無法適應會計崗位發展形勢。正是因為受到偏頗的培養目標影響,中職學生沒能掌握實訓技能,最終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
(三)沒有真實的會計實訓工作環境,無法與市場對接。中職學校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再加上有限的教學資源,使得會計教學缺少真實的實訓環境。實訓教學依然局限于簡單的憑證柜、虛制單據等,學生無法真正融入企業或用人單位真實的財務機構工作環境中,也無法接受真實的業務往來訓練,無法掌握會計核算流程,對于成本核算的方法、步驟等較為模糊。沒有一個真實的會計實訓工作環境,學生的會計實踐技能得不到訓練和培養,依然局限于書本理論的理解和記憶,未來就業令人擔憂,無法以市場為導向參與就業。
(四)實訓教學忽視市場需求。中職教育的一大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適應形勢變化、滿足市場發展需要的職業技術型人才。這就意味著中職學校辦學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時刻關注市場變化、分析客觀形勢,明確市場的人才需求,根據市場形勢來調整教學目標、規劃教學課程、改變教學方法等。然而,實際的中職會計教學卻忽視了市場變化,在未能做出市場調查的情況下,盲目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無法受到有效的訓練,無法適應形勢發展,在實際的就業工作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
二、基于市場導向的中職會計實訓教學改進策略
(一)關注會計崗位人才需求,優化實訓設計。中職會計教學要想適應形勢發展,實現職業人才培養的辦學宗旨,首先就必須自覺關注客觀形勢發展,掌握各大企業、用人單位會計崗位的需求信息、人才需求狀況等。根據市場就業需求來調整、規劃自身的教育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中職會計教研部門負責人應該主動深入企業、走向各大用人單位,同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會計部門等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及時掌握相關的用人信息、人才招聘制度等,了解會計崗位的人才需求特征,經過多方的調研、分析,最終形成一個立足于時局、面向崗位需求的會計教學策略報告,其中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宗旨、教學任務、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等。
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能夠最為深入、廣泛、集中地掌握就業市場變化、用人單位需求等信息,從而形成一套科學、實用的教學計劃、規劃,以此來適應時局發展。
(二)重視會計的基本業務技能,加強基礎訓練。會計基礎技能訓練是會計實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掌握了基礎技能,能夠駕輕就熟地運用基礎技能,才能真正意義上強化自身的會計實踐技能,更好地適應崗位發展需求。
中職學校應該圍繞學生展開獨立的單項訓練,學生不僅要明確認識到會計工作的一切流程、業務范圍、工作任務等,同時也應熟練地進行各種操作。例如,數據的高速、精準錄入,相關業務憑證、報表、賬簿等的規范使用與填寫等,這其中訓練學生必須熟識會計憑證的基本構成要素、原始憑證的審核規則、賬簿的啟動、賬目的登記等。先從細微環節入手來規范訓練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會計職業習慣,初步塑造學生優良的會計職業素質,這樣才能為接受實訓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會計基礎技能后,要對學生進行實務訓練,例如:訓練學生的會計核算方法、貨幣基金結算、存貨、固定資產等的核算等技能和方法等,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專業會計素質。
(三)優化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實際訓練。中職會計實訓教學開展的前提是有一個穩定的實訓環境。中職學校應該加大力度創建會計實驗室,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的實驗模擬訓練。具體包括:
第一,手工模擬實驗,主要針對會計基礎、專業課程展開實訓,如提高真實的會計資料、信息,模擬記賬活動,開展核算操作,讓學生通過模擬訓練,全面掌握會計核算工作實務。
第二,電算化模擬。電算化是目前會計專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中職學校要順應這一發展,引入計算機系統,通過開設電算化課程等為學生提供電算化實訓機會。
第三,實訓環境的全方位模擬。中職學校要意識到會計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可能涉及各行各業,有必要實施全方位的仿真模擬。
例如,模擬的會計業務應覆蓋國有廠礦企業、零售業、生產制造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多個行業、多個領域,培訓學生能夠適應不同行業的會計崗位發展。
實訓資料也要最大限度地覆蓋各類行業企業的相關經濟信息,例如,賬務憑證傳遞程序、內控制度、歷史財務報表、初始憑證單據等。
(四)豐富實訓教學方法,提高實訓效果。具體如下:
1.團隊合作實訓。會計工作崗位同樣需要團隊合作精神,中職會計實訓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會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綜合性問題,培養學生通過組建團隊,相互研究、分析,最終形成一套科學的問題解決方案。
2.分工式模擬實訓。參照用人單位實際的組織架構、部門特征等來對應模擬工作崗位設置,其中要重點設置同財務部門密切相關的崗位,例如,庫管、出納、會計、統計人員等。做好分工,讓不同學生承擔不同的職務,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這其中必然涉及崗位之間工作的對接、不同崗位間的交流等,由此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會計專業技能素質,同時也培養了彼此間的交流、溝通與互助精神,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3.分段式模擬實訓。中職會計實訓應該是分階段、分時期進行的,中職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學年來實施實訓的階段性劃分,不同學年段配上與之適應的模擬實訓。例如,初學的學生應該接受基礎會計業務操作實訓,具體包括記賬憑證的填寫、賬簿的等級、報表的編制等。
(五)加強校企合作,推行真實實訓。以市場為導向的中職會計實訓工作,需要校企合作的支持,因為只有真實的工作環境、真實的企業單位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最為真實、有效的實訓環境。
中職學校負責人要先從主觀上認識到會計實訓工作的重要性,主動同各大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制定合作規范等來推動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的實訓環境,支持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基于市場導向的中職會計實訓教學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中職學校不斷地摸索、探索,必須時刻關注客觀形勢,掌握用人市場的發展態勢,對應采取科學的實訓教學策略和方法,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敏.加強中職會計實訓教學,適應人才市場需求[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3)
[2]林香山.淺談ERP沙盤模擬在會計實訓中的應用——以中職會計實訓教學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1(19)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