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的現狀,從預習、聽講、標注、堂練、背誦、課后練、復習七個環節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實施七環節學習法,闡述實施的效果以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中職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七環節學習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B-0113-03
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于會計從業人員。凡從事會計工作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具有一定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資格證書,是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條件,是證明能夠從事會計工作的唯一合法憑證。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是從事會計工作必須熟知并遵守的法律規范與職業道德,是會計專業學生取得會計上崗證以及勝任會計工作必須學好的課程。本文探討在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中應用七環節學習法,以滿足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要求,提高教學效果。
一、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現狀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涉及面廣,涵蓋會計、法律、金融、稅收等多方面知識;知識點多,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不大;內容枯燥,多數是法律條文;該課程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題目多變,要求精準記憶,理解到位。
當前,中職學生大多文化素質比較低,普遍存在學習主動性差、學習信心不足、理解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差的問題,同時會計專業中職生學習目標比較單一,就是“掌握基本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所以他們愿意用更多的時間學習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要求的三門課程。
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以及難度與學生學習障礙的矛盾日益突出,原來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進行教學改進。
二、七環節學習法的特點
七環節學習法包括預習、聽講、標注、堂練、背誦、課后練、復習七個學習環節,其具有以下特點:
1.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的記憶規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對遺忘現象做了系統的研究,他用無意義的音節作為記憶的材料,把實驗數據繪制成一條曲線,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根據第一個記憶周期為5分鐘的規律,七環節學習法通過堂練來鞏固記憶。
根據第二個記憶周期為30分鐘的規律,七環節學習法通過課后背誦,減少42%遺忘,保持記憶。
根據第三個記憶周期為12小時、第四個記憶周期為1天的規律,七環節學習法通過課后練習,減少66%遺忘,保持記憶。
根據第五個記憶周期為2天的規律,七環節學習法通過課前背誦,減少72%遺忘,保持記憶。
根據第六個記憶周期為4天、第七個記憶周期為7天的規律,七環節學習法通過每節結束的復習,減少75%遺忘,保持記憶。
根據第八個記憶周期為15天的規律,七環節學習法通過每章結束的復習,減少79%遺忘,獲得長久記憶。
2.七環節學習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七環節學習法的預習、聽講、標注、堂練、背誦、課后練、復習七個環節,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其中課堂講解也以學生為主,多以設疑與探討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定義,讓學生參與每節課的總結,讓學生找出每個知識點的關鍵詞,等等。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興趣。
3.實施七環節學習法教師必須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引導、鼓勵與監督。中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與毅力都很差,七環節學習法每一個環節都少不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鼓勵與監督。比如預習,如果教師不經常檢查,學生就會偷懶,必須在上課前復習前一節內容后就要隨機抽查預習的內容,比如提問“這一節要學什么內容”、“這一節什么是重點”、“什么名詞不理解”等,給學生增加學習壓力,不得不在課前做好預習。通過教師的不懈努力,幫助學生慢慢養成良好的七個環節的學習步驟。
4.堂練是把知識點考題化。在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在講解各知識點時學生能聽明白,但很快就忘了,或者記得有關知識,但不懂得運用知識來答題。七環節學習法通過給各知識點編配典型例題,讓學生在課堂聽講后馬上做題,拉近課堂與考證的距離。
5.七環節學習法中的復習是分四階段的多次復習。七環節學習法中的復習是要求學生進行每次課后復習,每章結束復習,五章結束后總復習,考前復習的四階段復習。多階段的復習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的記憶規律,減少遺忘,提高學習效率。
6.七環節學習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堅持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的記憶規律的七個環節的學習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通過預習,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通過標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動手能力;通過拓展做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應試能力。
三、七環節學習法的實施
根據七環節學習法中的預習、聽講、標注、堂練、背誦、課后練、復習七個學習環節,本文以《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第一章第一節教學為例進行探討。
1.預習。對學生課前的預習提出兩點要求:第一,找重點,即閱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這期間有個身份的假設,讓學生假設自己是老師,老師會怎樣出題,把這些找出來,就是重點;第二,找知識盲點,從教學實踐看,有些很常見的名詞,教師估計不到學生不理解,所以講解時往往容易忽略。教師在上課時先提問檢查,讓學生提出預習時不明白的名詞與句子,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知識盲點,使教師的講解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比如,第一章第一節課,在老師的引導與鼓勵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有: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指什么、人大是什么、什么是規范等。
2.聽講。學生必須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教師對課本知識的精講,去粗取精,提煉升華,突出考點,并且按照思維規律和內容的內在邏輯,引導學生分析和概括,比如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3個層次,每一層次分別由誰制定,每個層次包含什么,這就是第一章第一節的主要思路,非常清晰。教師的講解與歸納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并記住各知識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標注。英國學者Yong Buzan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因做筆記的方法改變,利用文字與顏色的技巧合用,大大增加了記憶力。借鑒于此,教會學生用標注的方式在課本做筆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理解的顏色或符號,把預習時、聽講時發現的或復習時發現的重點標注出來,方便后續的復習,記憶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4.堂練。教師給每一個知識點都編配相應的典型題目,在講解一個知識點后,由學生先快速做配題,然后教師再講解。用做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和加深記憶知識點。比如關于會計法律制度的定義配以下例題:
[例題·判斷題]會計法律制度,是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
[答案]錯誤
[解析]因為會計法律制度是調整各種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而不是調整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
5.背誦。教師組織學生在每節課結束前和下節課開始時,把這節(上節)課的重點內容背誦出來。可采取集體回答或個別提問的方式。這是根據遺忘規律,在學生準備要遺忘時重溫一遍,鞏固記憶。
6.課后練。分個人作業與集體作業。
個人作業強調的是獨立盲做、標注錯題、消滅錯題。要求學生在不對照書本與標準答案的情況下,獨立完成課后的同步練習,然后對照標準答案,把錯題標注出來,便于以后加強復習,要求對每一道錯題相應的知識點重新精讀,獲得正確的認知。目的是完成基本的練習量,以練促學,減少錯題,牢固掌握課堂宣講的知識。
集體作業的關鍵是拓展做題。分學習小組,要求合作編寫個人作業的拓展題,即根據個人作業的題目編出幾道變化了的題,舉一反三。并在學習組之間開展競賽,比賽編出拓展題的數量與正確率。比如第一章第一節課后同步練習:
[單項選擇題]會計法律制度中層次最高的是( )
A.《會計法》B.《總會計師條例》C.《企業會計準則》D.《企業會計制度》
學生從此題拓展出以下題目: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根據《立法法》,( )效力最高。
A.會計法律B.會計行政法規C.會計部門規章D.會計規范性文件
第二題:【單項選擇題】根據《立法法》,( )效力最低
A.會計法律B.會計行政法規C.會計部門規章D.會計規范性文件
第三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法律的是( )
A.《會計法》B.《總會計師條例》C.《注冊會計師法》D.《刑法》
第四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行政法規的是( )
A.《會計法》B.《總會計師條例》C.《會計基礎工作規范》D.《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第五題:【判斷題】《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均屬于會計規范性文件。
學習小組通過諸如以上的拓展做題,達到了全方位掌握知識點、提高應試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學習目標。
7.復習。要求學生進行每次課后復習、每章結束后復習、五章結束后總復習、考前復習等四階段復習。前三個階段的復習要求將書先讀厚再讀薄,多次重溫每一個知識點,尋找新的問題、新的理解,然后總結歸納,蓋上書把重點想出來。后一個階段的復習就是把書讀薄,牢記精要部分。
四、實施七環節學習法的效果
1.預習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熟悉課本,初步找出重難點,有利于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通過預習,并將預習的結果反饋給教師,可以讓教師發現學生的知識盲點,讓教師的講解更有的放矢。
2.認真聽講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課堂講解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難點,總結重點,讓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增強學習信心與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標注課本,突出重點、考點。標注課本使重點、考點一目了然,方便學生復習與記憶;學生自創標注方法,培養了學生自我創新的能力,鍛煉了學生自我摸索學習方法的學習能力。
4.堂練讓學生在復習的同時提高運用知識的答題能力。同學們在聽講后,及時地做題,一是加強了記憶,符合記憶規律的要求;二是及時地運用所學知識解題,提高了答題能力。
5.背誦鞏固了記憶,也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教師組織學生在每節課結束前與下節課開始時,把這節(上節)課的重點內容背誦出來。這是在學生即將遺忘時,通過背誦去鞏固記憶。而且當學生將重點內容背誦出來后所收獲的成就感對學生是一種直接的鼓勵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畏難的情緒,增強學習的信心。
6.課后練習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課后練中的個人作業,要求做錯題的標記,并找回相關的知識點重新精讀,掃除知識盲點,加強理解與記憶;開展集體競賽,拓展做題,舉一反三,起到鞏固知識、增加做題量、提高應試的應變能力。
7.多階段的復習增強了學生記憶。預習、聽講、標注、堂練、背誦、課后練、復習七環節的學習,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的記憶規律,讓學生克服了遺忘,牢固掌握知識,提高了學生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考試通過率。
五、實施七環節學習法應注意事項
1.學生認可是實施七環節學習法的基礎。七環節學習法以學生為主體,只有學生認識、接受該方法,感受此方法的好處,堅持按七環節學習法來學習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才能使此方法產生效果,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好該課程的知識,才能提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考證通過率。
2.教師的引導、鼓勵與監督是實施七環節學習法的關鍵。實施七環節學習法能否起到應有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鼓勵與監督。七環節學習法是一個多步驟的學習方法,重復、細致,需要學生有耐心、有信心、有決心,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鼓勵與監督。
3.持之以恒是實施七環節學習法的保證。在中職學校,尤其需要教師在整個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授課期間持之以恒地引導、鼓勵、監督學生實施七環節學習法,才能確保學生學習不松懈,按步驟地將知識印到腦海,將知識有效地運用到考試中、實際工作中。師生雙方的持之以恒是實施七環節學習法的保證。
【參考文獻】
[1]中國會計學會編寫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廣西會計學會編寫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2
[3]蔣小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職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33)
[4]暨劍英.論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的教學方法[J].林區教學,2015(1)
【作者簡介】楊愛華(1968— ),女,廣西梧州人,廣西梧州商貿學校教務科副科長,高級講師。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