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玲(銅陵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銅陵 244000)
?
新時期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分析及對策
余玲玲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銅陵 244000)
摘 要: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發展,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高校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該文立足對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研究,分析了現階段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從明確建設目標、完善組織管理機構、拓展經費來源途徑3個方面,闡述了新時期高校發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 俱樂部教學 教學模式 對策
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著力點,也是推進教育教學優化與調整的重要舉措。高校推進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進一步強化了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改革發展,契合了新時期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現實要求。當前,我國高校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體育俱樂部教學發展進程。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應突出兩個方面:一是要強化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二是要健全組織管理機構與制度,夯實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基礎。全方位部署、著重發展,推進新時期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
早在19世紀,歐洲國家在體育教學的改革中,便成功引入了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強化高校體育教學的優化與調整。在兩百余年的發展中,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逐漸成熟,成為各國發展體育事業的重要選擇,特別是對于高校而言,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有助于推動體育教學的改革發展,形成多元化的體育教學形態。在我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當前,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一方面是現代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深化體育事業發展的有力之舉;另一方面,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現,進一步拓展了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助力多樣化教學的形成。從實際來看,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運行現狀,具體如下所述。
1.1 課程設置仍帶有傳統體育課程的“特色”,俱樂部教學模式不顯著
當前,很大部分高校實行俱樂部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傳統體育課程的構建。但是,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開展,其課程設置帶有傳統體育課程的“特色”,無論是體育項目內容,還是體育教學指導,都缺乏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特色突顯,俱樂部教學的優越性體現不全面。在教學方式上,固化的教學形態依舊存在,教與學的互動關系,無法在新的教學模式中體現;在課程內容上,內容單一,學生的興趣、積極性不足,影響教學的組織開展;課時安排上,課時不夠充裕,實際教學無法滿足體育教學的目標要求。
1.2 經費來源途徑單一,難以支撐體育俱樂部模式的發展
我國高校在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施中,采用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因此,在經費的來源方面,途徑相對比較單一,以社會贊助、學校撥款和自身創收為主。其中,學校撥款是支撐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發展的重要基礎,但高校用于體育領域的經費相對有限,這就導致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發展往往缺乏充沛的資金支撐,在師資力量、體育設施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難以支撐體育俱樂部模式的發展,造成俱樂部教學“夭折”。
1.3 體育教學與課外俱樂部相脫節,俱樂部教師角色定位有偏差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一大亮點。但是,體育教學與課外俱樂部脫節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體育教學的組織開展。一方面,課外體育俱樂部組織管理不到位,學生參與體育俱樂部的目的,多以興趣愛好為主,這就造成與體育教學相脫節;另一方面,俱樂部教師的角色定位有偏差,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缺乏教學構建的主觀能動性,教學帶有傳統體育教學的色彩。

表1 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的類型
發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新時期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當前,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運行,仍存在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體育俱樂部教學的重要作用,也制約了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新時期高校發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仍需進一步明確體育俱樂部的建設目標,完善高校體育俱樂部組織管理,全面推進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

圖1 高校體育俱樂部組織管理機構
2.1 進一步明確建設目標,構建多元化發展形態
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推進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關鍵在于進一步明確建設目標,充分依托不同形式的體育組織、多樣化的體育教學俱樂部類型。如表1所示,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的類型,從中可以看出,體育俱樂部教學的類型多樣化,旨在強化俱樂部教學的全面發展,在滿足教學模式構建要求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突出學生為主體地位的背景之下,強化多樣化的體育俱樂部類型,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需求。因此,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建設目標的明確,要明確3點:一是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目標落實;二是以提高學生體育知識,養成良好體育習慣為目標;三是以體育道德為導向,強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目標為導向,以目標落實為抓手,全面推進建設工作。
2.2 逐步完善高校體育俱樂部組織管理,健全俱樂部管理制度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依托于完善的組織管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高校要強化體育俱樂部的組織管理,充分發揮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首先,建立完善的體育俱樂部組織管理機構,強化組織管理的有效性。如圖1所示,是高校體育俱樂部組織管理機構的設置。從中可以知道,高校體育俱樂部管理機構的設置,要強化機構的適應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說,機構的設置一是要滿足體育教學的需求;二是強化教學的創新性需求;三是要構建完備的管理體系,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因此,在俱樂部組織機構的設置中,分設特殊活動部、自由俱樂部,旨在滿足教學需求的同時,強化自由體育運動的開設,為全面體育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其次,審視當前制度建設的不足,逐步健全俱樂部管理制度,推進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依托完善的管理制度,確保組織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并在法律法規的規范之下,提高體育俱樂部管理工作水平。
2.3 進一步拓展經費來源途徑,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當前,單一的經費來源途徑無法滿足高校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需求,進一步拓展經費來源途徑,是當前教學模式發展的內在需求。在學校撥款為主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拓新的經費來源途徑,通過與社區合作的方式,將高校俱樂部體育設施進一步向社會開放。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進行市場化運作,以更好地創收,滿足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需求。與此同時,高校應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學水平、教學理念等方面,教師要創新性發展,最大程度地滿足體育俱樂部教學發展的現實需求,推進教學模式的發展進程。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是新時期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現實需求。當前,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面臨諸多問題,從教學模式的組織開展,到教師隊伍建設,都存在諸多的不足。因此,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應著力于3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明確建設目標,構建多元化發展形態;二是逐步完善高校體育俱樂部組織管理,健全俱樂部管理制度;三是進一步拓展經費來源途徑,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席莉,楊志民.普通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6):111-112.
[2]董密.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實施“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4(36):15.
[3]侯建鵬.普通高校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利與弊[J].林區教學,2011(4):127-128.
[4]黃思潔,孫春特.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利弊分析[J].青春歲月,2013(13):222-223.
[5]李愛國,寧麗娟.制約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源發性問題[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6):11-1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052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