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明
和學生談話,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師生互相了解,統一思想,增強團結、密切關系。要使談話不停留在形式上,要想取得實質性、突破性的效果,教師就要講究談話藝術,提高談話的質量。
一、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為談話準備好第一手資料
教師和學生談話,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才能保證談話的質量,提高談話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作全面的了解,不僅了解學生現在的表現,還要了解學生過去的表現。從中明了學生思想演變的過程;不僅要了解學生現在的學習情況,也要了解學生原來的學習情況,從中找出學生學習進退的原因,不僅了解學生本人,還要了解學生家庭情況、交友情況,從中探索出影響學生變化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數。
二、擬出淡話要解決的問題,使談話目的明確
談話要有的放矢,抓住問題的要害談深談透,切不可漫無邊際,信口開河。如果學生出現了問題,遭受了挫折,教師在談話時,應將重點放在找原因、講危害、尋找改進的方法上,幫助學生丟掉思想包袱,樹立自信心,獲得一種前進的動力,克服悲觀失望,自暴自棄的思想。
三、談話中態度要誠懇,以真情感動學生
教師同學生談話,既是心理上的溝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只有將師生雙方的關系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創設良好的談話氛圍,談話才投杌、才有效果。因此教師在和學生談話時,應注意:
1.是要滿腔熱忱,從語言、舉止上體現出對學生的熱情關心。
2.是要平等謙虛,教師和學生談話,不可擺出高人一等、盛氣凌人的架勢,而應與學生平等的交換意見,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學生的意見即使不正確,也應該耐心加以引導。
3.是要創造愉快友好的氣氛,談話中,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師生都感興趣的問題談起,逐漸引入正題、消除顧慮、敞開思想,師生情感相通、心理相容、產生共鳴。
4.是要精力集中,教師和學生談話時,必順集中精力思考問題,集中精力聽取學生的意見,集中精力給學生講道理。
5.是教師講話要有根據,有理由,不能信口開河。
6.是要有耐心,學生談話的內容不管教師需不需要聽,不管與談話的內容有無關系,都要耐心傾聽,不能顯出厭煩情緒,在談話中,只有教師誠懇謙遜,才能感動學生,收到良好效果。
四、談話應采取靈活的方式,避免枯燥的說教
教師在同學生談話時,應根據學生的個性、談話的目的、談話的氣氛,采取靈活多樣的談話方式,切不可簡單說教,對愛好面子、性情急燥的學生,要循循善誘、耐心啟發;對性格外向的學生,多用嚴肅的態度,以約束他們的懶散和隨心所欲;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用寬松的態度,以放松他們的思想,減少拘束感。
五、談話要選擇時機,及時進行
教師和學生談話,要注意選擇時機,才能提高談話的質量,收到最佳的效果。如當問題將要出現或剛剛出現時,可以預防和制止事態擴大,學生心情舒暢時,最容易接受意見;學生遇到問題、束手無策時,教師主動給予熱情幫助,為學生排憂解難;學生出現異常時,為學生排除學習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