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鳳君
摘 要:新課改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導創新教學,倡導“學為主,教為導”的教學理念,重視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合理而科學地安排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提供一個提高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平臺,促進他們的綜合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創新;策略
當今世界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學生學習的性質應當由轉授性、繼承性轉變為探索性、創新性。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更應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內容上要從單純的語言教學轉向既學習語言,又學習文化和科技知識;在教學方法上,不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學法,以便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創新性語文教學特點
1.激發情感的課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把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要突破單純地注意傳授 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局限,把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放到至關重要的位置,使學生具有 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總課題組要求教師必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做到以下五個轉變:①由教師權威轉變為互相尊重, 相互信任。②由強調若學轉變為樂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③由單純的說教轉變為多向情感交流。④由一味批評學生轉變為以表揚為主,讓學生品嘗成功。⑤由害怕學生在課堂上出錯 轉變為允許學生出錯,培養學生自信,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
2.生動活潑的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陳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作為一條輔助線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之中。因此,在創新學習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有教 師的活動,學生必須積極參與,要有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在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特色:①變“一言堂”為 群言堂,以學生差異發展為起點,讓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使每個學生都盡其發展。②克服死記硬背的弊端,提倡導趣、導疑、導思、導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廳思異想。③避免 學生勤思、多問、多練習,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通過親自嘗試、探索,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④由教師只傳道、授 業、解惑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學生積極參 加課堂活動。
3.開放多變的課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全面推進素質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 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因此,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打破了教師教學用書和學生教材的局限,實驗教師在教學中做到了以下三點:①從單一的、一刀切的“封閉式”教學轉變到了多層次、多樣化的“開放式”的教學。②把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當代科技相結合。③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電化教學、計算機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引入課堂。
二、創新性語文課堂的策略
1.搞好知識傳授,為創新打好基礎
首先,一個沒有知識或者知識貧乏的人是很難進行創新活動的,放眼歷史 所有的發明都是在知識特別是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得以形成 ,因此學生掌握知識的質與量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要以知識為基礎,要以知識為前提。其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只有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時候,才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接近創新的結果,體現出來的創新情緒,勇氣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創新。最后,創新能力的體現離開的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知識的運用為創新提供的現實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知識的運用過程,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產生。
2.加強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的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思維的變通性與創造性。教師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經歷有關的實踐活動上,這就要求教學設計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為大多語文生所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余地。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提供給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和技能、語文思想和方法,獲得深切的活動體驗。
3.提倡質疑問難,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一種善于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寶貴品質。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種。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從新知與舊知、本類與它類、縱向與橫向等方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思維。創新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多維度、多方面的思考。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想象機會
高中語文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維機會和空間。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各種條件來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要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國內教育界著名學者陶行知曾經說過,科技成果大多出于大膽的創新和假想,這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源泉。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科技發展歷程就是人類思維不斷創新和發散的過程。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利用一切條件為學生創造想象的機會,例如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文章和故事,給他們布置續寫故事的寫作任務,為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創造良好的條件。而學生也會因為續寫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而積極思考和想象。
5.注重發散思維在創新教育中的作用
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內容上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形式上則有結構美、節奏美、語言美。所以教師可以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欣賞、體味這些名篇,使學生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華;使學生的創新不僅僅局限在課文內容上,而且可以拓寬到課文的深處。例如美學教育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另一方面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結合一些恰當的問題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活躍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我們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帶著激情在漫長的教學路上,讓我們做好“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