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龍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關鍵詞:信息技術;提高; 數學練習 ;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并以迅猛之勢進入課堂,它以其聲音、圖像、動畫等優點,不僅可以傳播大量教學信息,而且還給學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有利于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充分發揮視聽作用,快速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它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而練習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數學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需要通過練習鞏固;運算技能、技巧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形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更離不開練習這一基本途徑。因此,在數學課堂練習過程中若能適當引入信息技術,則會更加有利于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層次性、趣味性等,老師精心設計,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有步驟地組織,可以讓學生在練習中多一些數學思考,多一些真實的情感體驗,多一點學習的樂趣,使不同層次的全體學生通過練習,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樣可以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一、創設真實情境,凸顯練習的趣味性
恰當的教學情景能夠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發揮他們的情感作用,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使學習更為有效。多媒體的運用能融圖、文、聲一體,在創設情景、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它可以使靜態變為動態,抽象變為形象,恰當地展示教學情景,學生在特定的情景感染下,會興趣盎然的進行思考、討論、總結、歸納,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口算練習是絕大多數的數學課必備的組成部分,以往教師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寫卡片,而課上翻卡片,校對答案又要花去大量的時間,如果利用電腦中的隨機函數編寫算式,可以根據要求無限量地供應題目,并判斷你輸入答案的正誤,還可以設定答題時間,超過答題時間,電腦自動告訴你答案,讓學生與電腦比速度,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還調動了學生極大的興趣。
二、變靜態為動態,增強練習的形象性
實踐證明: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計算機多媒體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分一分》練習時,首先通過自制的動畫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圖形,不同樣的顏色、形狀等一系列的直觀形象的東西,然后讓學生在屏幕上產生對物體最直觀的視覺認識,從而在自己心中有一個初步的分類方法:長的、短的、高的、矮的;黃色的、綠色的、藍色的、紅色的;吃的、玩的、看的……讓學生在這些生活情境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問:“現在有這么多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圖形,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高漲,各抒己見。生1:把這些東西擺整齊。生2: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生3:把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引導學生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最后教師在按學生們自己從教學情境中感悟出來的分一分的方法總結歸納出來:可以按形狀分;可以按顏色分;可以按用途分……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運用信息技術巧妙地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充實了課堂容量。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習效果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的實質體現在知識的鞏固上。對知識的歸納,整理,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活動由教師主宰,教師說了算,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接受地位,信息的傳遞是單向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思維得不到發展。多媒體技術和學科的整合,就是在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技術和學科教學內容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比如在數學學習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動畫或課件,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和整理,并隨時對典型問題、易錯問題予以整理和刪改,這樣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概念的進一步理解。而在章節和單元復習,特別是綜合復習中可避免復習過程中的重復性和盲目性,節約有限的復習時間和精力,更有效的進行高考復習,把學習或復習的方式、時間盡可能的還給學生,以此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四、利用交互功能,提高練習的時效性
平日那種周而復始、形式單一的作業已使學生成為一個“機械工”,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造性受到壓制。作業不僅是做習題,而且要做與習題有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感悟,在模擬知識被發現的過程中去探索、去創造。而信息技術可以改變傳統作業書面單一的形式,配以聲音、圖文,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要提高數學練習的效率,就必須優化師生間練習的信息反饋。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可以實現師生間及時地進行練習的反饋,從而提高練習的時效性。
如在學習了《等腰三角形》之后,我布置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分別是3、6,求第三邊的長”一題,學生給出的答案有3和6等,我把這幾種結果讓學生討論,然后用小棒在實物投影儀上擺,明確了認識,統一了結果,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信息技術,貼近生活教數學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在解決書本問題時非常流利,但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就束手無策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只要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責任者是我們教師,是我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分地把知識“純粹”化,而忽略了知識與生活的關系。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同樣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脫離了生活的學習,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探討知識的興趣。
在吉首舉行的一次低年級數學計算題教學的公開課上,一位來自鳳凰縣的老師教學多位數的加減法,在屏幕上打出了鳳凰至吉首的路程圖,因為和學生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學生的興致很高。又如許多教師都會使用多媒體設計“數學闖關”的游戲,學生同樣十分感興趣。
總之,數學練習的有效程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順應了時代的需求,由于信息技術的趣味性、直觀性、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豐富性和交互性等特點,它能很好的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從寫數學作業變成真正的做數學作業,變枯燥的題海戰練習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練習,進而提高數學練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