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勇
摘 要: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策略,能夠進一步實現建筑與自然環境的有機融合,促進環境資源和合理化利用,從而為社會群體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本文就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生態策略的科學化融入,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建筑設計;生態策略;融入
生態策略是指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付環境的策略,在當前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是一種新興的發展理念,主要是對建筑物與建筑場地的自然環境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環境的實際情況來對建筑進行設計,從而更好的滿足社會群體對建筑環境的多元化需求。在此種情況下,加大力度對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的融入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推進建筑行業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的概念
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策略就是將建筑設計與建筑環境相融合,建筑的設計和施工要圍繞生態環境進行,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將建筑技術和建筑設計融合在生態環境中生態策略分為生態技術和生態設計,生態技術就是要在建筑技術設計中利用生態學的原理,使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環境資源進行整合,綜合利用生態環境,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能源消耗,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設計則是要將生態原材料運用到建筑設計中,根據生態環境的要求進行建筑構造設計,盡量保護原來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生態建筑是生態策略運用在建筑工程中的表現,建筑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通過對建筑工程周圍環境和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勘測調查,結合具體的生態學、建筑設計學等原理和技術手段,對建筑設計和施工工作進行合理安排,使建筑與自然環境完美結合,實現生態建筑的使用性能。
2 建筑設計中的生態策略問題
2.1 人們對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的理解欠缺正確的認識
人們對建筑設計中運用的生態理念有著不同的解釋,建筑概念核心的內容是根據建筑學和生態學的基本原理來設定的,從而合理組織建筑設計,使建筑物與其周圍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但一些人對生態觀念的理解比較表面化,簡單的認為在建筑物的周圍種植綠化植物就是生態建筑或者單純的認為在建筑中設計節能設施就是生態建筑,這部分人的觀點只停留在生態建筑的表而,對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的理解不深刻。
2.2 在建筑設計中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可持續發展戰略一直是我國在長期推行的戰略之一,可持續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目標,其在社會的發展戰略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我國的一些地區仍存在能源浪費的現象,特別是在建筑裝演材料的使用上,一些材料是有毒性的,由于人們對材料的使用,以致生活中建筑物的毒性慢慢的侵蝕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費。這主要是由于人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比較淡薄,缺乏生態環境的環保意識。
2.3 人們對建筑物的實質性功能的認識比較淡薄
我國的建筑設計存在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建筑設計趨向于形式化,以致建筑物的作用顯得華而不實。在建筑設計中應用生態觀念是為了盡可能少的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重在對建筑設計實質功能的關注。但在我國的建筑界這種意識比較淡薄,影響著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的實際應用。
3 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策略的措施
3.1 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合理利用自然環境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建筑設計人員應當積極強化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認知到環境問題的危害,充分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那么在建筑設計中應當積極對生態策略進行科學化的運用,強化生態意識,最大程度上減低建筑設計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并且更好的滿足社會群體的生活需求。
尤其是在建筑設計的初期階段,建筑設計人員應當對建筑場地及其周邊環境的相關歷史文化進行調查研究,在遵循節能環保原則的基礎上,選取適宜的建筑場地,并對建筑場地周邊的歷史遺址遺跡進行合理的保護,避免建筑場地周邊環境過度開采而造成環境的破壞。在生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最好以鄉土植物來對建筑物進行綠化設計,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維護生態平衡,可以適當引進適應性較強的觀賞性植物,并以自然形態的方式進行布置,實現花草與灌木等的科學搭配,從而盡可能減少建設設計對生態所造成的影響和破壞。
3.2 選取節能環保的設計方案
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策略,需要建設設計師明確建筑設計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系統化分析的基礎上,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實際利用率,并在保證建筑設計效果的基礎上,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實現建筑設計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F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和新材料不斷涌現,那么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采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與此同時,建筑設計可以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來對建筑環境的氣候條件來對建筑圍護結構進行調整,積極創建一個科學的建筑節能系統,盡可能降低建筑的能耗,并實現太陽能、風能等的轉化,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
3.3 強化建筑空間設計的生態建設
所謂建筑空間設計的生態建設,就是指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建筑當地的環境條件進行系統化分析,進而對建筑物的朝向進行合理的設計,實現對穿堂風的有效利用,以自然通風來取代空調,在節約能源的同時對人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好處。以建筑當地日照條件為主要因素,來設計建筑的主臥方向,以保證冬季采光和夏季通風,切實提高建筑物的設計效果,提高社會群體的舒適度和滿意度。在建筑形體設計方面,應當堅持實用性和節能環保的原則,結合建筑體形系數要求來對建筑外墻進行合理的設計,并對大面積落地窗和幕墻窗進行合理的應用,實現節能環保。也就是說,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策略,要強化生態建設的意識,充分做好建筑設計的各項工作,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3.4 充分考慮社會群體的使用需求
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策略,也應當充分衡量社會群體對建筑的使用需求,社會群體的日常起居、工作以及生活等都是在建筑中開展,那么建筑設計的品質和效果則直接關系著社會群體的工作質量和生活品質。那么在開展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生態策略的有效運用,需要設計人員充分衡量社會群體的使用需求,進而開展科學化、生態化的設計,為社會群體創建一個優良的空間,切實提高建筑物的舒適性,提高社會群體的滿意度。
結束語
就建筑設計的總體情況來看,生態策略的科學化融入,能夠真正實現節能環保,促進建筑設計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融合,在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策略是建筑行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趨勢,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是建筑設計的指導發展,在推進建筑行業新發展以及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芳,王力.綠色生態策略在傳統生土建筑改造中的應用——以鄭州邙山黃河黃土地質博物館建筑設計為例[J].建筑科學,2014(2).
[2]胡泊.基于建筑設計的生態策略應用探析[J].價值工程,2013(22).
[3]鄒波.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的融入探討[J].科技資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