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明
教育寫作就是要倡導教師發出自己的聲音。然而,不少教師辛辛苦苦熬出來的“教育類文章”,“一生產,就死亡”,甚至連作者自己都煩得不愿再看第二眼。伊何之罪?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寫作?我們應該倡導怎樣的教育寫作呢?我認為,美好的、引人入勝、動人心弦、發人深省的教育寫作應該秉具如下五大意識:
讀者意識。寫作意味著把別人邀請進你的故事,參與你的生活,分享你的生命體驗。所以,建議你不要羅列豐功偉績,而要坦率地呈現自己的心路歷程及教育教學生活細節,這些才是你精神與內心豐富的光芒,這些才最能給人閃電般的“襲擊”與啟示。寫作是生命的見證,心靈的綻放。
反思意識。教育寫作要培植深刻的反思意識與精神。蘇格拉底提出,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同樣未經省察的教育也是沒有意義的。作為成熟的教育者,要想一想剝掉世俗的名號、職稱、職位之后,你給教育、教師、學生帶來了什么?什么是你短暫而豐富的職業生涯中最珍貴的東西?教育寫作要引導讀者探尋心靈成長的秘密,要關注心靈及人生中最永恒的東西——人格氣象、精神氣度、思想氣流、生命氣息、學術氣脈。而我們的教育寫作中盡是對自己教育教學生涯的“贊美詩”與“名人傳”,缺乏的是《啟示錄》與《懺悔錄》!痛苦與缺憾往往是人生最豐厚的營養,懂得自己的傷與痛的人才懂得心靈的愛與美。
謙卑意識。寫作意味著分享與交流,是心靈與精神的對話。任何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行文姿態,對自己、對讀者都是一種傷害。虛懷若谷,“江河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謙卑是一種心靈的隨時迎納與生命的完全敞開,吸引著我們不由自主地進入并不知不覺地融入,化為文字中的每一個字詞。如同人生的相遇,我們遇到咄咄逼人的人,唯恐避之而不及;遇到謙謙君子,則是愛而親之。
謙卑意識最核心的是要有敬畏意識。在教育寫作上的敬畏意識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知識、敬畏學生、敬畏未來、敬畏學術。教育寫作不可喜用大詞:什么獨到的見解,開創了什么先河,實現了什么零的突破……
故事意識。在故事中,我們的情理志趣交織在一起,故事是思想的無聲指令?!妒ソ洝芳啊斗鸾洝返茸诮探浀浠蛩枷虢浀渚褪怯稍S許多多的故事構成的,流傳久遠的經典著作,一定擁有豐厚的故事內蘊。教育思想之所以源遠流長,取決于書寫本身的故事性。故事有多精彩,思想就有多美妙;故事有多引人入勝,思想就多發人深思……
不少教師覺得,真人真事不是故事,其實每個教育者的教育生涯都是由一個個故事構成的。所謂的故事意識,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情節意識。情節意識就是有問題、有懸念、有波折、有期待、有解決、有發展……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及教育教學生活是一帆風順、平靜無波的。而且,尤其重要的是,要透視內心的情感波瀾——這才是觸動人心所在,也是撼人心魄所在。
細節意識。細節是事件的核心,細節是精神的細胞。文化就蘊藏在細節中,心靈的秘密與光影也潛藏在細節之中。細節來自于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共情與同理心”,細節來自于保有一顆“小心翼翼、無微不至”的“體諒與關愛心”……像莆田一中教師黃喜彬所寫的:“看到學生在考試時因聽到‘嗑嗑的腳步聲而不悅的表情,從此我不再穿‘嗑嗑響的高跟鞋進教室。”“改考試卷時多花點時間在正確處打鉤而不是在錯誤處打叉,雖然統分結果是一樣的,但學生拿到卷子看到到處打鉤和偶爾幾處打叉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p>
這就是細節,鮮活生動,是整個心靈映射出的星光,是靈魂深處分泌出來的摯愛。我們常說,一篇文章寫得“有血有肉”,細節就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細節,會在聆聽者產生倦怠時,將他再次帶入故事。被細節牽引的人,聆聽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的教育寫作中,字里行間應當流溢出的是對學科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對教育的熱愛,對心靈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由衷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