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虎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社團已經成為現代教育中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學生社團促進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塑造集體意識和責任感。注重學校社團的建設發展,鼓勵學生積極加入社團并給予正確的領導和指引,在老社團的發展壯大、新社團的不斷崛起中,引領先進的校園文化,為學生自主創新、個性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不斷繁榮校園文化。
關鍵詞:校園文化繁榮;學生社團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C-0031-01
眾所周知,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核心,以校園為主要發展空間的一種群體文化。高中作為傳承文明、培養人才、傳遞知識、造福社會和傳播先進文化的組織,校園文化是由校園活動、校園精神和校園建設三個部分組成的,只有通過外界的熏陶,才能使學生產生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既定文化的認同,從而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
一、校園社團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當今社會既看重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又看重其能力素養,學生需要多方位發展,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如果學生只是“死讀書,讀死書”,不把書本知識轉化成實踐,只能說這個學校的教育是失敗的。學生社團應運而生,社團是一種具有社會性質的興趣團體,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其聚集在一起,它的產生迎合了現代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自發地走到一起,成立不同類型的自愿組織。社團不同于學生會,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社團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通過開展各式各樣趣味十足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更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學生社團已成為學校推進先進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學生接觸社會的一種良好渠道。
(二)社團在校園文化繁榮中的作用
社團是由學生自主管理的組織,它與老師的管理相輔相成,為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尊師重道的校園風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營造了重學、愛學、樂學的學習風氣和積極向上、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優化了學校樹德育人的能力,更有利于校園文化的傳承。
(三)社團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社團作為一個集體活動的組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眼界,為擁有良好社會關系奠定基礎。在一個個趣味十足的活動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拓寬眼界,也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塑造健全人格的途徑。
(四)社團對社會發展進步的促進作用
在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沿革已有一百多年?!拔逅倪\動”后各種社團生機勃勃發展起來,為中國歷史揭開了嶄新的篇章。社團絕不是完全被封閉在校園里的,它的使命是溝通校內和校外,打開學生視野,各項社團活動是為社會輸入新鮮血液,傳播優秀文化知識,弘揚民族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社團活動存在的弊端
(一)社團制度不完善,秩序混亂
某些社團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盲目地活動和功利性的目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和人生方向的誤導。比如有些社團缺少必要的行為準則,缺少自我管理,如一盤散沙,最后活動只能以失敗告終。
(二)學校對社團投入少,沒有切實的保障
社團作為以學生為主要群體的組織,收取活動經費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學生社團的發展離不開學校關注和支持,很多學校為了節省教育經費克扣社團的活動經費,對社團活動的硬件投入過少,導致社團發展舉步維艱。很多高中過分強調高考的重要性,打壓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以至于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時間、地點和條件難以保障。
(三)社團活動缺乏專業輔導,形式匱乏
當今時代,各個高中過分強調學習應該放在第一位,打擊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所謂的社團活動只是體育活動,內容單調,很多興趣類的社團只是走形式,并沒有開展什么活動。這種缺少趣味、形式呆板、內容枯燥的文藝體育活動已不再能滿足學生社團的發展。長此以往,社團的存在只是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學校應該作為主導,建立多樣化的社團,例如志愿者協會、校園文學社、禮儀隊、合唱團、舞蹈團、球隊等,多組建一些軍樂隊、科創社、“最強大腦”記憶協會等興趣類社團,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組織管理能力。
三、結束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高中的社團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學校作為校園文化的領導者和創建者,應該鼓勵學生社團的發展,要豐富社團的活動形式,提升社團文化品位,倡導高端大氣有益的社團活動。只有加強社團建設,才能繁榮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楊勝利. 加強學生社團建設 促進校園文化繁榮——關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社團建設的幾點思考[J]. 教育參考,2014,(12).
[2]孫宗濤. 沈陽市高中生社團組織現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3]王凡. 高校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4]李雪梅. 大學生社團建設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