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榮
摘 要:“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以下簡稱PLC)課程是自動化及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能課程,它是包含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及繼電器控制技術的新型工業控制技術。該課程的內容多,涉及范圍廣,以往的教學和考試側重理論學習,試驗環節薄弱,學生的動手能力差,難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與研究,將該課程轉變為以項目為驅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強調技術應用為突出特征的課程。針對該課程內容的多樣化,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標準的制定等幾方面就課程改革和課程標準的制定進行討論。
關鍵詞:智能化;多媒體;項目驅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C-0065-01
一、教學內容
PLC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其理論是建立在實踐之上的,其教學的根本原則是要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如何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在內容的選取上要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要,依據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訓練目標,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選取課程內容。運用以行動為導向,基于項目的教學設計方法,設計歸納出《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學習領域的工作任務,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分布,符合人類認知規律,使學生更有序地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及培養職業素養,突出的特征是以項目為驅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強調技術應用,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基礎。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程在講授時把多媒體教學、實物教學、項目教學及網絡教學平臺相結合,使學生在學到PLC理論知識的同時,加深理解,掌握分析解決專業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明確專業能力要求和發展方向。
課題組將理論課堂搬進實訓室,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的實施由原來采用“課堂講授”轉變為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驅動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注重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設計, 注重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采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有的放矢地創設問題情境,從而把學生帶進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有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的基礎上分析、討論、解決問題。
(二)采用互動式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強調啟發性和互動性,確立以人為本,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努力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除了面授,要有作業課,開展一定的討論,變學生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參與式學習。
(三)引入案例分析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以“案例為中心”,將案例教學貫穿于課堂教學,在PLC的理論教學中引入案例分析,并在實驗教學中得到驗證,這樣既幫助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課程標準的制定
本門課程主要讓學生掌握PLC 的基本原理、結構及編程方法,具有電氣控制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PLC 程序設計和應用能力,并能有效地應用到樓宇控制工程領域。
該課程作為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和理實一體化課程,突出的特征是以項目為驅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強調技術應用。本課程從最簡單的項目開始,依次遞增技能難度,學生在實際的項目中學習理論知識并培養動手能力,為職業能力培養奠定基礎。為此,我們將根據以下幾點實施:
(一)以培養PLC應用專項能力為重點,創建工學結合的課程模式
堅持以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行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目標,選擇項目式的教學方式,以“任務”為載體,對學習模塊進行重組,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動手能力,確保可持續發展。
(二)有效運用項目教學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
以項目實例為中心展開,將項目教學貫穿于課程教學全程。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對工程技術問題的動手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是“技術應用型”課程教學過程的一個創新。
(三)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方式靈活,注重知識傳授的有效性
注重知識的實用性,一切從實際應用和崗位要求出發,適時調整教學內容。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崗位要求吻合,做到所學即所用。
課程標準是教育管理、編寫教材、教師授課的直接依據,也是評估與考試的依據,課程必須按照課程標準組織實施。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是具體確定課程性質、目標、課程主要內容與要求、進度安排、資源配置(含教材、教學資料、實訓條件等)及教學實施。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制定合理的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2015年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校基金項目: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PLC)課程的標準研究。
參考文獻:
湯自春.PLC原理及應用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