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青,黃連欣,覃瑩瑩,吳紅英,劉 燕,陽秋萍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百色 533000)
?
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預后的影響
韋柳青,黃連欣▲,覃瑩瑩,吳紅英,劉燕,陽秋萍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探討延續性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150例行介入治療后的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75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75例給予延續性護理,采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情況、治療依從性、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情況等。結果觀察組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等8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觀察組患者在堅持服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復診等治療依從性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1),且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對行介入治療后的冠心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生活質量;應用價值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多發疾病之一,其發生人群多集中于中老年人。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患者健康及安全造成影響。目前,介入治療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療方式,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的特點[1]。但術后患者仍需長期服藥治療,以減少危險因素,降低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然而患者在出院后對治療的依從性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預后。鑒于此,筆者將延續性護理應用其中,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150例行介入治療后的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75例,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齡52~79歲,平均(64.6±3.1)歲,病程3~12年,平均(6.3±2.1)年;觀察組75例,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齡53~78歲,平均(63.5±3.1)歲,病程3~13年,平均(7.2±2.5)年。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選和排除標準入選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均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符合介入手術適應證。排除認知功能障礙、癡呆、精神疾病者。入選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予常規護理,包括介入治療前心理護理,治療過程中、治療后的基礎護理。常規出院指導,如囑咐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進行運動鍛煉,避免情緒激動,定期入院復診等。
1.3.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①由科室內的醫師和護理人員組成專職小組,對其進行培訓,要求嚴格掌握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在出院前,小組成員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個人信息,如姓名、聯系方式、病情等,建立個人服務檔案。②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其用藥效果,為其制定綜合治療方案,指導其戒煙戒酒,讓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其科學合理地飲食,改善飲食結構,減少食鹽和脂肪的攝入量,適當運動鍛煉。③電話回訪:在患者出院后第1個月,護理人員每周進行一次電話回訪,之后可改為每月一次,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飲食、服藥情況、心理狀態等,并對存在問題給予相應指導。監督其戒煙、戒酒,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④網絡回訪:建立交流平臺,如QQ群等。通過發布健康小貼士、疾病相關知識、解答患者對疾病的疑問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⑤復診:在患者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8個月、12個月提醒患者按時復診,若有不適情況應隨時復診。⑥家庭隨訪:自出院后,由專業護士每月對患者進行一次家庭隨訪,以當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及時解決患者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1.4觀察指標采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2],內容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8個維度,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對患者依從性進行調查,包括堅持服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復診四個方面[3];觀察患者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等8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見表1。
2.2兩組護理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比較觀察組患者在堅持服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復診等治療依從性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兩組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的比較觀察組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n=75, 分,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n=75, n(%)]

表3 兩組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的比較(n=75)
注:總發生率比較,χ2=8.027,P= 0.0046。
3討論
冠心病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是導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療是一個長期、綜合性的過程。介入治療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安全性高、成功率高、創傷小等特點,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式[4]。但介入治療后的危險因素仍存在,若患者術后疏于管理,不能按時、定量服藥等,可引起再狹窄等情況發生,致使病情反復,威脅其生命安全。
延續性護理是指采用家庭隨訪或電話訪視的方式,針對病情復雜的患者經治療病情穩定后或有健康需要的患者,對其實施家庭式隨訪性服務和詳盡出院后關懷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5,6]。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等8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在堅持服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復診等治療依從性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1),且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對行介入治療后的冠心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督促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其術后治療依從性,潛在改善護患關系。涂雪梅[7]通過研究表明,實施延續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提高,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降低,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與其結論基本一致。這是由于延續性護理通過電話或家庭隨訪的方式,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醫師可以有效評估患者心功能情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體現了護理的延續性和協調性。此外延續性護理還可以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控,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患者自覺參與其中,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對行介入治療后的冠心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潔,王紅幸,宋一虹,等.基于小組工作的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 PCI 術后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8):891-894,895.
[2] 白麗華,呂英慧,曹玉晶,等.延續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1):52-53.
[3] 鄭淑梅,楊秀蘭,呂燁輝,等.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297-300.
[4] 李長珍,代俊,馮彩琴,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冠心病的觀察及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0):2460-2461.
[5] 張海波.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4):76-76,100.
[6] 萬小英,周瓊,袁芳,等.延續干預方案對PCI術后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17(19):2412-2414.
[7] 涂雪梅.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預后質量的影響及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2(6):4-6,22.
(編輯:梁明佩)
Influence of continuing nursing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intervention therapy
WEILiuqing,HUANGLianxin▲,QINYingying,WUHongying,LIUYan,YANGQiuping
(DepartmentofPediatricsTwo,AffiliatedHospitalofYoujiangMedic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Baise53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ontinuing nursing i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fter intervention therapy. Methods150 patients with CHD after intervention therapy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ntinuing nursing. SF-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Chinese versio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patients’ life quality. Then, scores of patients’ life quality,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ACE), etc.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Results Scores of patients’ life quality on eight dimensions including physical functions, somatic pain, general health status, energy, soci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mental statu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or 0.01).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treatment complianc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taking all their medicine, reasonable diet, regular exercise and reexamination(P<0.01).The incidence of A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Continuing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cidence of ACE of CHD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improve patients’ life quality. Thus,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 therapy; life quality; application value
(收稿日期:2015-10-12修回日期:2016-02-25)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1.010
作者簡介:韋柳青,女,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E-mail: 3229641374@qq.com▲通信作者:黃連欣。E-mail: hlxjrs@qq.com
基金項目:廣西醫藥衛生自籌經費計劃課題(Z201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