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摘 要: 新課改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物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應當積極創新和探索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教學模式的革新、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等方面積極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推動貧困地區高中生物課程改革又好又快地發展。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學 新課程改革 貴州貧困地區
在知識飛快更新的今天,作為貴州省貧困地區的教師,我們不能總是以條件差、環境不好等為借口而自甘落后。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改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物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應當積極創新和探索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教學模式的革新、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等方面積極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推動貧困地區高中生物課程改革又好又快地發展。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
一、轉變觀念,教育教學要聯系實際,以生活知識為中心。
很多教育工作者把課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因循守舊,消極對待,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離開了生活,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課改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課題,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編入了很多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實際聯系密切的內容。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例如:果酒和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等生物試驗。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學要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以生活知識為中心。
二、教師多方面需要加強,關注自身成長,以學生學為中心。
關注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在新課改現實的教育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于很多教師來說就是全新的挑戰。沒有現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師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需要自己開發課程。新教材形式多樣,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得教師的課前準備時間增加了,特別是生物教學,對教師多方面提出了挑戰。新課改對教師的關注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尤其對貧困地區的教師,在教師培訓方面更是陳舊,是浮于表面、形式化的培訓。因為知識更新得太快,教師需要加強有效培訓,而不是來來去去地走馬觀花。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同時也是教師實現自我跨越式發展的過程。教師應善于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發現問題,而不是為了問題找問題,為了科研而科研。教師應學會在評價他人及審視自己的過程中反思,加強學校間的交流與合作,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這就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來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有充足的能量讓學生吸收和發展,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學為中心,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變簡單傳播為互動教學,相信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如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有了展示的平臺,同時教師也了解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的主體意識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學為中心。
三、現實的落差太大,要以提高素質為主。
在貴州這個貧困地區,根據我的調查發現,每個教學班級都有將近五十個學生,甚至有的班級達六七十人。由于知識更新太快,課程改革步伐緊跟時代的要求在更新,許多與其相應的配套措施跟不上,課改信息閉塞,致使課程實施在落實到不同學校的時候,效果往往是差異懸殊的。新課程改革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需要教師給予其充分的關注和充足的發展空間。由于原因太多,客觀上存在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雖然正在積極研究與實踐,但總覺得可資借鑒的經驗、做法很少。要做到這一點,生物課堂教學應從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的生物現象出發,深入到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等基礎的生物知識,再經過解釋、練習,使學生對新知識學得實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一定的學習和工作的能力。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方法,教學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訓練上。
四、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學生自主,教師先行。
自主學習絕不是盲目跟隨,更不是毫無目標,在展示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時,教師還應該自主探究教材,自主研習作品,自主研究學生,唯有如此,自主學習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新課改不僅要求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還要是學生成長的促進者,教育活動的研究者。關注學生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充分體現讀書是學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的素質教育新觀念。注重過程、開放育人資源在新教材實現多元化的同時,全力保證它的質量,努力實現學科教學與活動教學的整合。隨著現代科學知識發展,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沒有必要。教學目標要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方法,教學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上,而不能放在單純為解題而解題的訓練上。
總之,觀念的更新,改革學校管理制度,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關注教師成長。特別作為貴州省貧困地區的生物教師,我們必須與時俱進,需要增加知識,提高能力,適應現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生物實驗教學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教學效果就強化了,從而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對于貧困地區的教育教學,實際是對教師的一種新的考驗和檢查。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確立新的課程觀、新理念,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力爭實現一系列教學行為的轉變。從教學模式的革新、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等方面積極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推動貧困地區高中生物課程改革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珍.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教學行為的轉變[J].青海教育,2005.
[2]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師范大學,2005.
[3]呼小明.新課程推進中高中生物教師適應狀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