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瑩
摘 要: 微寫作的主要特點是內容精煉,形式靈活,篇幅短小,可以作為一種簡便卻有效的寫作教學形式。品德與社會課程因其綜合文科的學科特點,可以作為微寫作教學的有效課堂。本文提出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進行微寫作,希望為寫作教學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微寫作任務 寫作興趣 應用寫作
一、微寫作的內涵
微寫作發端于微博,是指利用微博寫成微型文學作品。如今,微寫作早已不再局限于微博這一平臺,泛指內容精練,形式靈活,篇幅短小的寫作形式。2014年的北京高考將“微寫作”納入語文考試,使得這一新概念進入了教育視野。但追溯其源,微寫作這種寫作形式古已有之,《論語》中的名言佳句、唐詩宋詞、《世說新語》等,其實都是微寫作的范本。可見,微寫作并不是一種新的寫作形式,而是一個新名詞。
現代教育教學通常以高考作文為寫作范本,不少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寫作就是寫一篇類似于高考作文一樣的文章,以至于寫作教學成了高考寫作訓練。教師和學生在寫作教與學時往往過于注重結構、修辭、字數等“硬性”要求,難免忽視內容的選擇、語言的表達等比較核心的東西。寫作教學本末倒置。微寫作解除了字數規定打破了文章的語篇限制外,對寫作內容的思考、語言的凝練等也有較高的要求,可以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入到寫作的核心要求上。將微寫作納入教學體系,可以說是寫作教學本質的回歸。
二、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進行微寫作
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寫作教學通常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但并不能因此就將寫作教學局限于語文學科。寫作的內容不應只是語文的或文學的,寫作不是一種單一能力,而是一種綜合能力,應將寫作教學的視野放得更廣一點,具體來說就是寫作教學突破語文學科的限制。另外,結合微寫作內容精煉、形式靈活、篇幅短小等特征及品德與社會綜合文科的學科特點,本文提出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進行微寫作。
1.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有許多新穎、有趣的微寫作任務。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綜合了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法學等多個領域的內容,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很多新穎、有趣的想法。例如“寫出傍水而居的利與弊”、“介紹一處有關中國的世界遺產”、“介紹一個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讀大禹治水后的感想”、“寫一寫保護母親河的建議”、“摘錄一句諸子百家的名言,并寫寫自己的理解”等,這些都可作為微寫作練習。
此外,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有些活動本身就可以作為微寫作教學。例如在講文明禮儀的有關內容時,教師通常會組織學生參與一些文明活動,之后每位學生建立一個“我的文明小檔案”,記錄自己參與活動的過程及感想。這個“文明小檔案”就是品德與社會課堂中一種及時的微寫作。
如果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將這些練習好好利用起來,那么將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2.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如今,很多學生不喜歡寫作,甚至害怕寫作。究其原因,與語文課程中的寫作教學不無關系。在語文課上,寫作教學基本上都局限于教材,寫作任務中必然少不了“難忘的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人”等老套的作文練習。如今,在互聯網時代成長的孩子,獲取的知識和信息超出我們的想象,掌握知識的豐富程度遠遠超出課堂上的教材。寫作本是一個人用于表達與交流的重要途徑,倘若只把寫作的內容局限于教材,難免會讓學生感到厭倦。讓寫作教學突破語文學科的限制,給學生更寬廣的寫作空間,讓學生能夠真正將寫作作為一種表達與交流的方式,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
微寫作的形式十分靈活,不僅可以用傳統的紙質進行寫作,還可以在微信、微博、QQ空間等社交平臺上進行。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有很多內容要借助網絡平臺,如社區教育、網絡教育等。倘若教師能夠使用適當的信息技術,結合品德與社會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微寫作,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3.應用寫作的有效課堂。
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應用寫作一直受到冷落。但應用寫作卻是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2014年的北京高考將微寫作作為考試的一部分,應用寫作中如倡議書、申請書、導游詞、解說詞等都屬于微寫作的一種,使應用寫作重新受到了課程教學的重視。
應用寫作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十分常見。如“制作調查表”、“寫一份文明購物倡議書”、“放心食物購買指南”、“社區服務指南”、“文明旅游倡議書”、“(學校或)班級少代會提案”、“臺灣風情街解說詞”、“申請書”、“采訪單”、“活動方案”等。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宗旨是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應用寫作能力是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部分,可以說,應用寫作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本身的任務。品德與社會應成為應用寫作教學的有效課堂。
4.與語文中的寫作教學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寫作教學不應是某一門學科獨立承擔的任務。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進行微寫作教學,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寫作教學方法,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供更新穎、更豐富的寫作素材,應用寫作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語文課程仍是承擔寫作教學任務的主要學科。要將二者結合,既充分利用品德與社會的課程資源,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今寫作教學中的問題,促進寫作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
[2]鐘啟泉,沈曉敏.品德與社會教科書(1—5年級)[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