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塑造人的課,如果停留在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常識課或以說教為主的品德課的傳統層面不讓學生動起來,就難以創設和諧高效課堂。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依據教學目標,活用教材,貼近學生生活,反映學生需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和諧高效課堂 構建方法
“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顯示出無比強大的生命力。生態課堂無疑是教育工作者踐行這一理念的最好范例。如何使學生不再是課堂上被動的木頭人,讓其天性在課堂上更好地被挖掘應該是每一個新時代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者思考探索的課題,作為一線教師,我在參與實踐生態課堂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讓木頭人變成鮮活生命的妙招。
一、藝術地導入,激活學生
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及產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簡言之,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始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前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它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熱身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它要求教師迅速營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側重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教學,給某些學生假、大、空的不良印象,在這種主觀印象的影響下見多識廣的學生很難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慢慢地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就越來越遠,成為木頭人被動接受教師的指令。因此教師如何通過導入啟發學生,讓學生對課堂產生濃厚興趣成為構建生態課堂的關鍵。
(一)導入要有趣。
導入應引人入勝,有藝術魅力,切忌刻板乏味。為此,教師的語言要風趣活潑,態度要熱情開朗,引入方式要新穎多樣,引入手段要形象直觀。如在《生活需要寬容友善》一課教學時,教師喊道:“下課!”同學們還是立即站起來向教師問好,此時教師就說道:“同學們你們對我真寬容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寬容的話題。”如此幽默話語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很快導入了新課主題。
(二)導入要引思。
導入不僅要為學習內容定向,更要為學生的思維定向,使學生一開始就形成教學需要的狀態,切忌平淡帶過或機械灌輸。為此,導入要注重創設問題情境,以疑促思;要善于以舊拓新,促進遷移;要讓學生參與活動,發現矛盾,積極思維。
(三)導入要簡潔。
導入應簡潔明快、內容恰當,迅速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以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一般導入過程控制在5分鐘之內,可以用一句名言、一段視頻、一幅漫畫等迅速吸引學生目光。
二、多樣的互動,抓住學生
有效互動就應該是在一定的組織形式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要素之間產生的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體現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行為。
我國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由于諸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了師生間交流,講授、灌輸成為教學的主要方式。把學生當做接受知識的容器,重視教給學生知識,忽視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方法,限制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強調在人的交往中的學習,強調在教學活動中讓課堂真正“動”起來,這個“動”不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的“動”,而是一種“互動”,既有教師的“動”,更有學生的“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所有教育資源之間的一種互動。
在課堂上我們發現師生互動遠比生生互動多,而這種老師問學生答的單一形式很不容易帶動課堂氣氛,造就了越來越多不愿主動舉手、故作深沉的“小學究”、“小木頭人”。在課堂上可以嘗試多樣的生生互動形式,如小組討論、學生演講、課堂辯論賽、作業PK賽、關鍵詞上黑板等活動,雖然有時候課堂亂了些,但學生與學生之間那種思維撞擊的火花特別珍貴,生生互動、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啟發,能最大限度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這一點是師生互動可望而不可即的。
小組討論是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小組討論也需做到三不隨意。一是話題不能隨意。如果給學生談論的是一個沒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則既浪費課堂時間,又會滋生討論就是閑聊的不良態度。二是時間不能隨意,小組討論應該是一個具有連續性的活動,要有討論前的分工、討論中的記錄、討論后的交流。這些活動步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絕不是兩三分鐘時間夠用的。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交流和討論活動。三是結果不能隨意,教師應對小組討論的結果加以點評,或繼續生成挖掘新的問題,引發學生新的思考。
三、精心的預設、生成,啟發學生。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預設與動態生成是其核心理念之一。有效、實效、高效的思品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課前作精心預設。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學過程看做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的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因此“預設”和“生成”是相伴產生的,只有以“預設”促“生成”,才會讓課堂更富有活力,而且智慧的預設會使思品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
(一)巧抓特定時機,在預設中現精彩。
經常在課堂上遇到這種情況:一個問題提出來學生紛紛低頭沉默不語,令教師措手不及。如在上八年級下冊《學會休閑》一框時教師請同學介紹自己旅途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事與愿違,學生似乎積極性不高,有的說最近幾年沒出去旅游,有的說對去過的地方沒有好感,有的索性低頭。這可能是教師上課前沒有預想到的狀況,但上課教師立即請上幾位來自四川、湖南、揚州等外省市的同學介紹他們自己的家鄉,每位都說得生動而有趣,尷尬的氣氛立刻被輕松愉快的氛圍取代。短時間高效率處理課堂突發事件體現了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但也提醒教師應該在課前多創設一些情境,如在課堂活動前先展示圖片,請去過的同學舉手,既吸引學生觀看圖片,又為下一環節學生交流旅游感受儲備教學資源。
(二)慧抓偶發資源,在意外中求生成。
課堂設計還包括教師要精心準備設計上課所運用的一切教學資源,如教師所舉案例、事件等。教學實效告訴我們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應忌舍近取遠,重開發現實題材。所謂現實題材就是學生親身經歷的、課堂上即時生成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生有疑惑的問題。這樣的設計不僅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感,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而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比如在《走進情感天地》一課上教師就抓住學生課前查看數學成績這一行為,對看到成績前后的情緒變化過程加以分析,得出情緒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并幫助學生找到轉化情緒的方法。整堂課每個活動設計都環環相扣,學生帶著明確目的,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和思考,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思想品德課更應該為培養和諧的社會公民作出貢獻,在全民精神文明素養亟待提高的今天,思想品德課更應不辱歷史使命把學生培養成勤于思考的人與善于創新的人。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學科一線教師,我愿意在生態課堂上多做嘗試,構建學生喜愛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