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山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總試著發現,發現學生的美,予以維護和表揚;發現學生的問題,試著予以引導和糾正,期待用我們真實的行動引領他們走上一條自立自強的成才之路。
一、關注個案——研析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問題
從小許初一年升學到這所學校至今,我一直擔任他的班主任,我們之間共同走過了一段路,有很多東西值得回味和總結。小許的父母親因為生計,雙雙到外地某工廠打工,從事體力型勞動,一年之中除了春節外,難得回家三兩次。一則迫于生計,二則自身素質不高,不大懂得雙親對于孩子學習生活成長的重要性,以為賺錢供他上學,家中有人照應就可以了。小許的爺爺過世得早,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和奶奶祖孫二人留守農村,相依相伴。奶奶對小許在生活上的關心無微不至,但在學業和成長上的幫助引導卻力所不及,不知該怎么做,也缺乏做的能力,除了平常苦口婆心地念叨和寄望之外,提供不了實質性的幫助。
小許小學的情況我不太清楚,但從上初中以來,我留心觀察之下,小許有三個特點較為突出:一是頭腦比較聰明,學習潛力不錯,但潛力沒有被真正挖掘出來,學習效果不甚理想。二是他內心雖然愛奶奶,但祖孫二人很難有共同語言,而且經常跟奶奶意見相左,有些自以為是。三是學習、生活態度不積極,比較內向,有一定的抑郁傾向,內心比較敏感。
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作為農村留守兒童,缺乏父母親的愛與關心,雖有奶奶照顧,但奶奶的愛終究無法替代父母親的愛。二是缺乏對人生價值的認識,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相對缺乏感恩與寬容。三是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缺乏與同學的交流、溝通與互動,因此,缺乏一個最基本的有一定舒適度和成長性的人際關系空間。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小許缺乏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正是這一點,才引發了他學習和生活中諸多的問題。
二、具體分析——采取德育工作的有效對策
明確了事情的因由,便為我們工作找到了突破口,我們便能采取對策,因材施教、情理動人、付諸行動。在與小許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作為班主任,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架起小許與其父母親的溝通渠道。我通過一定渠道聯系上了小許的雙親,在向他們反饋了小許在校學習和生活的具體情況之后,向小許的父親提出了一個要求——建議小許父親自己配置一部手機。小許父親經過考慮答應了下來,于是我們的溝通橋梁建立了。我每周與小許父母親通一次電話,而且我打過去之后,更多的時間是讓小許與雙親聊天,并鼓勵小許盡可能把自己的想法、情感表達出來。雖然花費了一點電話費,但這項工作超值,小許好像從中找到了動力,學習、生活都有了改觀。手機之于大家,是普通消費品,但對于小許父親,可能還是奢侈品,可喜的是,溝通渠道暢通了,父子間的心路暢通了。二是開展家訪活動。我的家訪不是中規中矩的家訪,而是有時路過去坐坐。他與奶奶平常話不多,但我們三個人一旦坐下來,反而會有很多話講。他奶奶給我們講了很多她一生滄桑、艱辛的故事,有時,我與小許都會為之流淚。當小許懂得奶奶一生的不易和照顧他讀書、生活的不易后,逐漸地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愛與寬容。三是多提供他與同學溝通、合作的機會。鼓勵他多與同學交流,更謙遜善意地打開心扉,更歡喜樂意地與同學合作。比如,安排一位與他合得來的、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與他同桌;安排他更多地負責班級的公共衛生;提供他為班級同學服務的機會,像提水、送報、拿信等。當然,做類似事情關鍵是要不斷地給他鼓勵,有意識地關心是否會辛苦,給他足夠的成就感才行。經過一階段的形象重新塑造,他人緣好多了,與同學關系和諧融洽,真正地融入到集體中。四是培養他樹立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即思想上積極,行動上主動。一個學生的成長不僅在于文化知識,更在于他是否有正確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在于他是否落實到行動上。因此,我很重視協助他做了人生目標的規劃和任務的設計,既明確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又明確每一天的任務,做好督促工作,引導他落實具體行動。五是我一以貫之秉持的教育原則是:在正確思想指導下引發小許正確的行為;在行動中不斷鼓勵他不斷完善、改進和學習。
三、落實行動——發掘學生內心自覺的動力
行動是人生的第一要素,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發展,行動是第一位的。只有開始,才有未來,只有跨出第一步,真正地去實踐,去選擇,去改變,才能收獲自己想要的人生。造成小許學習、生活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小許缺乏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一方面,小許比較聰明,智商較高,有學習的潛能,內心也想著追求進步,另一方面,小許僅僅停留在“想”的層面,而沒有落實到“我要,我在做”上,情商不高。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學習能力,而最重要的學習能力是在行動中學習。在行動中學習,你才能發現學習過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既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又能在行動中變不良的學習習慣,選擇更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過程中確定正確的目標和做出科學的選擇。當我把精力放在引導督促小許的行動方面時,發現“先做事再慢慢想”,“邊做邊想,從做中想”,“想可以停下來,但做不能停下來”的觀念漸漸深入他的內心,在行動中學習,自然而然地給小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現在,小許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進步。行動給人帶來的改變是全面的、決定性的,小許不僅學習積極主動,而且熱衷于班級公共事務。比如,班級有一些衛生死角,他會主動清理,同學有事要幫忙,他總樂意搭把手。因為做這些事不再是外部力量的制約,而是他內心的需要和行動的習慣。再次家訪的時候,他奶奶很高興,說小許真變了一個人,一回到家就幫忙做家務,洗碗、摘菜,做得挺熱乎,而且學習自覺多了。
為人師者,培養學生行動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在行動中生活,比教會他科學文化知識和某些理論要重要得多。我們應該更多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觀,引導學生更多地體驗成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和生活,體驗行動的激情和樂趣,在行動中選擇,在行動中發展。當學生擁有了行動的能力,便擁有了一生中取之不竭的寶藏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