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士樂++湯龍升++吳靜怡++彭瑩
摘 要: 隨著國家的富強與科技的進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對安徽省壽縣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標準化的土地流轉能夠有效優化土地的使用情況,與此同時,能夠走上多產業多形式的致富發展道路。
關鍵詞: 農業模式 土地流轉 現代農業
一、農業發展現狀和不足
(一)現行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后,國家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并通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方式進行了農業生產經營。此種方式從其整體上來看,屬于一種農民以家庭作為主要單位的農業生產責任形式,從其根本上看,主要改變人民公社發展機制作用下的土地歸集體所有及集體經營的保守運營方式,進而改善土地集體所有權和經營權二者之間的關系,明確每一位公民的職責。在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下,其在當時是一項偉大的舉措,是人類歷史中重要的抉擇,是中華兒女的偉大創造。
(二)農業發展現狀。
我國在農業發展方面屬于大國,并且鄉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較大,農業經濟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來一些問題,發展現代農業面臨一系列障礙。首先出現的問題是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出。我們對安徽省壽縣950名農村勞動力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不愿外出打工的占20%,已經打工并今后繼續打工的占48%,暫未打工以后將打工的占10%,家中缺少勞動力不能外出打工的占22%。隨著農村勞動人口的不斷外出,許多農民邊打工邊兼職種地,土地經營十分粗放,大多數情況下只有播種和收割兩道工序,其中的管理環節都交給家中老人或者取消,造成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造成大量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存在的現象,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三)現行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不足。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農民因為只獲得土地的使用權,所以在土地的處置方面沒有權利,政府也缺乏相應的政策。大多數缺乏勞動力的家庭會選擇棄耕,從而出現大面積的土地荒棄現象,導致農業資源的大量浪費。其次是農業收益偏低,我們所調研的安徽省壽縣的幾個鄉鎮中,幾乎每家都要購置農業機械,如農用拖拉機,價格在5000元左右,但每年使用時間不超過2個月,使用率低下,除去農業機械投入外,還需要購買化肥、農藥、種子等。按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數據計算,每一戶農民僅可以運營9.1畝的耕地,并且每一位農業工作者僅可以運營5.2畝的耕地,假設將物資成本除去之后,每一畝土地平均每年的純效益按照500元的標準算,每位農業工作者每年的凈收入僅有2500元,遠遠比不上外出打工所獲得的收益[1],使農業的現代化建設不能更順暢地進行。
二、現代農業探索
(一)土地流轉的依據。
如果要積極開展當代化的農業與經濟建設,土地流轉在此過程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農業集約經營有一定的基礎條件,能夠大范圍地由最初的農業生產進行轉換,積極改善一些小農經濟,進而提高我們國家當代化農業發展的進度。由國家相關部門頒布的《農業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曾明確指出:經過進行招標、拍賣及商討等措施對一些荒山地區進行承包之后,按照相關的法律條款注冊登記獲得承包經營權證,在此基礎上方可對其進行轉讓、租賃等,并通過多種途徑將土地流轉出去[2]。我國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有相應的看法,土地流轉與多種形式運營是當前社會發展發展農產品行業的重要途徑,也是改革鄉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在實際的土地流轉操作過程中,一定要規范各個區域嚴格按照國家相關部門所頒布的條款,并貫徹到每一個角落,不僅要提高國家相關部門的扶持強度,積極倡導改善農業運營發展體系,而且要按照地域發展情況選擇適宜的發展政策,潛移默化,不可重蹈大躍進覆轍,不逼迫百姓,積極遵循黨的領導。在此過程中,必須避免諸多企業介入鄉村經濟建設之后創辦一些非農化及危害土地的現象;健全土地承包的相關法律條款、落實支持糧食生產政策、健全監管和風險防范體系、加強鄉村運營管理機制建設,促進土地流轉按照正確的方式實施,切實調動百姓開展農產品行業尤其是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二)土地流轉的探索。
通過技術指導、財政補助、項目支持等方法,鼓勵種植大戶流轉土地進行大面積種植。按照六安政府[2009]33號文件要求,對于流轉農戶承包耕地、流轉期限三年以上、流轉面積500畝以上的種植糧、油、棉的經濟補體給予30元/畝~60元/畝的獎金補助,在這里面積為501-1000畝,給予30元獎金補助;面積在1001畝~2000畝的,給予40元獎金補助;面積在2001畝~3000畝的,給予50元獎金補助;面積大于3000畝的,給予60元獎金補助。截至2013年底,全縣已培育100畝以上流轉大戶520個,其中1000畝以上大戶40個,3000畝這樣面積人家有7個,相加土地全部面積共計能夠達到74.48萬畝以上,其中有42.56%的土地為耕地使用[3]。土地流轉的大戶多采用支付固定租金方式(壽縣土地租金每畝每年大概在700元~1000元),農戶自愿簽訂合同原則進行流轉。大部分大戶都是通過親屬關系、鄰里關系等方式協商合同內容(包括流轉面積、流轉年限、租金)流轉。如大戶將流入的土地進行平整,引進資金和項目后使用大型農機裝備、標準化作業。從統一連片平整土地、一起選擇農藥化肥種子,到一起進行田間監管進行收割,很大程度上減少投入資金;使用大型農機相工作,加大監管力度,提高技術水平,將儀器和技術有效結合,將好的種子與好的方法相結合,這就讓土地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增加。安徽壽縣縣政府給予政策支持,農業站的專家經常與大戶們一起去田間地頭對生產管理進行一系列指導,做到科學種田。農村的閑置勞動力(不愿出門務工的勞動力,老人)參與種田,在管理好自己的剩余耕地的同時,在農忙時節被雇傭到大戶參與管理(播種、施肥、收割),大戶按勞動支付薪酬。在可以進行耕作的土地上引進項目建立工廠。比如湖光村在村子當中建立了廠子,村民能夠在廠子里打工,這樣能夠收獲額外的資金。大面積的土地流轉有利于發展生態農業,在調研的壽縣瓦埠鎮張嘴村,當地有一家流轉了500畝土地,投資開辦了一個養豬場合作社,養殖生豬超過500頭,每年的秸稈運回家做成飼料喂養生豬,豬糞用來發酵沼氣,沼氣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沼氣的廢渣當做飼料送入田地中當做肥料,實現了農業的循環利用,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減少了化肥的費用。據了解,每年除去費用(日常費用、流轉費用)、成本(不包括勞動成本投入)收益,在流轉的村子進行調查,流出土地的農戶得到租金和在當地參與就業(投資的廠中和大戶發的勞動報酬)每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
(三)土地流轉的好處。
在當代經濟中,土地已經成為農村生產力的核心,經過流轉進行有效分配有如下優點:其一,土地能夠當做資金。農村到城市發展過程中,農民將土地交給國家能夠得到一定的補助及固定資產(租金),這樣就能夠讓他們在城市有資金,幫助他們在城市扎根,加快城鎮化步伐。針對那些農村的居民,他們使用承包的方式入股農業公司來得到資金及收入或者在投資的公司當中進行勞動獲取額外資金。其二,這種方式能夠加快當代農業的發展,大范圍地使用農機及技術,加快產業化進程,增加生產總值。其三,流出土地的農民可以向城市遷徙,為第二第三產業提供充足的、廉價的勞動力,加快城市化建設。同時,農村子女在城市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促進社會公平。其四,農村的住宅用地、養殖用地可以改為耕地,增加耕地的面積。農村現有的建設用地大多數占地面積較大。隨著農民向城鎮的遷移,可以將建設用地改造為耕地,緩解我國目前耕地不足的狀況。
(四)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使用這個政策的主要任務是強化農業的集中化、體系化經營及促進現代農業的進步。但大多數的政策適用于分散經營的個體戶之間。個體間的耕地面積不大。不能夠適應當代農業集中化、體系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這個政策使用的過程中,因為沒有有關部門明確的監管制度,所以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導致農戶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或者是一些好的項目由于管理和動作效率低下等原因而擱置。另外,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落后導致農戶對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不高。國內現在的社會保障系統并沒有建立起來,特別是在農村等相對不發達的社會保障制度不能將土地進行合理分配。在其過程中的租金小于農戶的心理價位時,對于一般的個體戶及小戶型經營人考慮,他們不會使用這一政策。
三、結論與對策
一般的家庭聯產承包責體系并不適用于如今的農業現狀。從目前這一時期來說,從農村經濟及當代農業發展看,土地流轉體系的合理性變得不可忽視。健全土地流轉制度,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積極宣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增加對該項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農民能夠理解這項政策的形式、優點。有關部門加大財政投資,對租地、農機等進行資金補助。促進并且引導土地向龍頭公司、合作社等形式進行流轉,針對那些這些新型主體有著基金、起點、科技等支持,并且可以進行體系化經營合作關系,土地效益增加比較顯著。
(二)規劃土地流轉政策,確保過程當中雙方利益。
要改變土地產權現狀,將其歸屬為集體,農民有著使用權,經營權進行輪流使用。保證農民對使用權的長時間有擁有,能夠讓利益主要獲得方是農民。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頒布了有關體系規劃土地流轉的制度。在有關部門的監管下,兩方都在自愿的前提下上簽協議,有效地處理土地流轉中的權益和利益關系。
(三)確立合理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自由流轉。
在中央及地方有關部門的大力推進下,確立保證全農村區域的最少生活資金、醫療體系和養老體系等有關政策。地方有關部門依照本地的具體的經濟狀況,合理的變動,將政策改變成符合當地的制度。在經濟情況很差的農村地區,盡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降低享受最低生活金的門檻,適當提升租金(提升部分有政府財政承擔),積極探索“土地換社?!钡姆椒ú⒊雠_相應的政策,大力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興趣,增強其使用的廣泛性。
參考文獻:
[1]新華網,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飛夢想——2014年“三農”回望,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12/21/c_ 1113721580.htm,2014-12-21.
[2]葉紅心.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2(03).
[3]中國網,《六安市壽縣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http://www.mlr.gov.cn/xwdt/mtsy/qtmt/201404/t20140428_1314132.htm,2014-04-28.
項目:2015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0151037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