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隨著先進技術的發展,我國開始了信息化的進程,因此會計核算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本文根據會計核算方法的發展歷程,以及特殊時期具有的特征,進行系統的研究,并深入探討了相應的核算方式和規則。在信息化時期的影響下,對會計核算方法的新選擇進行了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會計核算方法;新選擇
21世紀的開始,意味著人類開始進入信息化的新時期。信息化,顧名思義是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化時代,標志著一切發展的領域都會開始新一次的改革和更新,其中包括會計專業。因此,“會計的信息化核算”由此而產生。本文旨在在考慮當前信息化時代的影響的前提下,深入地思考會計核算方法。
一、信息化對會計核算方法的積極影響
1.信息化更新了傳統會計核算方法
信息化更新了傳統會計核算方法,具體包括:傳統會計核算方法運用的基本規則依然是核算的中心,同時圍繞會計專業,計算會計賬本、報表,收集有關的資料信息;在不拋棄傳統核算內容的前提下,更新了會計核算方式。尤其是在計算總賬目、會計報表等方面。比如在計算總賬目時,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只有固定的一種方式,但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可以運用六種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記賬憑證核算、記賬憑證匯總表核算、多欄式日記賬核算、匯總記賬憑證核算、日記總賬核算、科目匯總表核算。而且,這幾種核算方法可以同時運用。
2.信息化更新了會計核算的內容
立足于信息化的背景,會計的專業設計程度和關聯程度都會影響到會計核算的內容。通常情況下,會計專業設計的明顯方面是科目的編碼。現階段,我國科目的編碼都超過了四級,而且級別越高,核算的內容就越多,方法會更深入。同時,信息化的方式會使傳統會計報表的結構更新到多維的形式,擺脫了過去一維或二維的形式。同時,會運用棋盤式的報表系統,借助計算機填寫繁瑣的報表,推動了會計報表實現全面化和深度化的工作。
3.信息化更新了會計核算的范疇
通常情況下,會計核算的范疇有核算標準的選擇,以及核算尺度規范。信息化更新了會計核算的范疇,立足于信息化的背景,除了核算尺度規范、核算標準的選擇之外,還有人力資源資料、其他方面的信息資料以及實物數量和尺度等保存非貨幣方面的資料報表等。以此來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比如一家大型的跨國企業,其運用的會計核算方法是設計多套賬本,對待不同種類的賬本會使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以此來滿足在管理過程中的需要和對外匯報的需要。另外,信息化條件下的會計核算是運用棋盤式對照表的方法,彌補了傳統核算方法中的片面的缺陷,能夠準確地反映資金活動的運作。
4.信息化使會計核算方式更加靈活
信息化條件下的會計核算方法實現了隨機核算的目標。由于傳統形式的會計核算只能進行實時核算,無法隨機運算。然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更新了會計核算的方法,不僅能夠實時核算,還能夠隨機核算,具有兩種核算方法。靈活的會計核算方式能夠應對經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隨機化的需要。
二、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核算方法選擇的相關原則
1.操作的規范化
與傳統的會計資料相比,在信息化背景中,現代化的會計資料具備實時性和開放性的特征。在具體的核算過程中,應該遵循相對的選擇標準來選擇最適合的核算模式。這樣不僅能夠促進會計資料價值的體現,還有利于提高相關資料的質量。另外,操作的規范能夠促使會計核算對于軟件的開發工作,會提升到新的標準層面上,進一步的發展和進步。
2.信息的準確性
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要遵循的除了規范化以外,比較重要的一點還有信息的準確性原則。會計核算的信息化雖然大大簡化了核算的步驟,為會計信息的利用提供了較為快捷的方式,但是它的所有運作都是建立在相關的會計數據之上,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會直接影響到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核算方法的選擇上,還應遵循信息準確化的核算原則。
3.時效性原則
信息化條件下的會計核算工作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時效性比較強且更新速度較快,因此在信息化的條件下,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一定要遵循實效性原則。
三、信息化視角下的全新會計核算方法選擇
1.選擇實際成本法進行存貨計價
在當今這個以信息化為主要時代潮流的社會,對成本的歸集也就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方式進行,因此,在對所存的貨物進行價格計算時,可以不沿用傳統的計劃性成本核算法,而是將貨物的實際成本也歸結到價格成本之中,從而采用更為詳盡且準確的實際成本核算法。經這一核算法而算出的成本更具嚴密性和說服力,并且與實際的成本歸集的誤差也不會太大,特別是在電子科技與會計核算緊密結合的今天,電子設備對會計核算的精密和迅捷處理使得會計核算向全自動系統化轉型,因此反映到實際性成本的會計核算上就會使得這一核算機制更切合當今存貨計價的徐現狀,同時,此方法也能夠使會計人員對成本又一個合理的掌控,進而優化成本歸集體系。
2.選擇代數分配法進行輔助生產成本分配
傳統意義上的會計分配將成本直接分配到產品上,基于此分配基礎的會計分配方式操作起來更為簡單,較為適合手工操作的會計核算流程。但是這一核算方式中數據的產生需要通過一定的假設程序來實現,因此相對于精密的計算而言此類數據具有不穩定性以及不確定性,而這就會對實際的運算結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在信息技術的滲透下相應的會計分配開始向信息化、嚴謹化轉型,而在這一特性的作用下而衍化的代數分配法能夠被用來進行對生產成本的實際運算,代數分配法較為直接,具有準確、嚴密的數據性優勢,因此以此為基礎進行的會計分配被產品的種類、數量以及其他未知型可變因素影響的可能性較小。所以經代數分配法所進行的生產成本規劃體系相對而言更為嚴密、精確,可被作為一種輔助方法進行大范圍推廣。
3.選擇規范記賬憑證分類法進行會計核算
記賬憑證的分類方式不同,因之而衍生的會計核算模式也就大不相同,這是因為每當出現一種全新類型的記賬憑證方式,就會有唯一的會計核算內容與之對應,當然反之亦然,也可以說記賬憑證方式是根據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而誕生的,因此其具備一定的專一性。因此,相關企業在進行企業內部的記賬憑證定性時,會依照自身的具體經濟業務類型來確定出相應的記賬憑證類型。這也是企業為了使自身的會計核算不出現概念和要求上的漏洞所必須遵循的工作流程。而企業的手工會計核算方式的選擇則會根據企業的結構體系來決定。通常情況下,大型、中型企業的記賬依據包括三種,即所收入款項的記賬依據,所支出款項的記賬依據以及轉賬款項的記賬依據,在其中,轉賬款項是相互的,這就意味著其中既包括企業向外部所轉款的記賬依據以及外部公司、個人向本企業所轉款項的記賬依據。而在小型的企業因為涉及的款項數額相對小,因此這一類企業就將所有的記賬憑證整合為一種獨立的通用型記賬依據。信息化視角下的會計核算,要求記賬憑證的種類越來越細,不同種類記賬憑證的匯總組合可以多維度地反映企業內部不同部門或項目的經營成果,更加深入地把握企業的運營規律,因此,選擇正確的記賬憑證規范分類方法,科學地選擇會計記賬憑證類型,有利于進行憑證的匯總和記賬,有利于保證會計核算的工作質量,因此,信息化視角下的會計核算應選擇規范的記賬憑證分類方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的信息化會計結構新框架之下,對于會計核算方式的選擇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而這一趨勢是以日益發展的經濟體系建設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為基礎的。這一趨勢能夠正確引導我國的會計核算整體理念,而這份強勢的引導有利于我國會計體系的革新與進步,有利于我國會計界的信息化轉型,從而解放因人力運算而產生的冗雜工序。同時還有利于推動我國會計產業的革新與發展,進而使我國的會計領域向信息化全面轉型,以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的全面革新。
參考文獻:
[1]王學寶.我國信息化會計核算發展的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1:181-182.
[2]楊友霞.信息化視角下會計核算方法選擇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2:231.
[3]俞佳瑾.淺析信息化的會計核算流程[J].經營管理者,2013,04:305.
[4]龔繼忠.關于地下儲氣庫墊底氣會計核算方法的探討——以中原油田文96地下儲氣庫為例[A].2011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秀論文選[C],2012:8.
[5]邢昊淼.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系的優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