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平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素質教育進程不斷加速,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堅持素質教育理念。加強對初中學生的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出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本篇文章就主要圍繞初中數學教學展開探討,分析初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以及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素質教育培養
近年來,我國教育機制不斷深化改革,教學模式逐漸由以往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轉變,初中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應該加強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多而且難度大,在進行素質教育時應該注意這一學科的特點,把初中數學和素質教育充分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初中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素質教育,首先需要老師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良好的素質觀,然后將其充分融入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觀念。
一、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素質教育主要涉及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以及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這三方面。
(一) 愛國主義教育
初中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進行需要從學生的個性特征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向同學介紹我國自古到今的各種數學成就,從而發揚優秀的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大國,我國數學事業有著豐富的成果,比如說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首次計算出圓周率、近代數學家陳景潤提出偉大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許許多多的偉人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初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大力宣傳這些事跡,激勵學生因此產生濃烈的愛國情懷。此外,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大好河山,比如說人口數量、長城總長等等,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數學學科的存在,從而認真學習初中數學知識。
(二) 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初中數學老師應該充分挖掘數學教材里隱藏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數學這一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練習是密不可分的。從“數”的發展來看,人們由于實踐的需要逐漸發現了零和自然數,然后有不斷擴展到負數、分數等等,在長久的實踐活動中,數的范圍不斷擴大。在初中數學中,學生將會學到正數、負數、實數、虛數等多種多樣的,這些概念都既是一個獨立的整體,又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不斷引領學生樹立辯證唯物的思想觀念,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候注意使用量質湖邊、轉化聯系等等思想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
隨著教育理念的改進,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目的不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初中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進行,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平常多練習、勤思考,從而提高初中數學學習效率。
二、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素質教育
由于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素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們要加強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 培養應用數學能力
學習初中數學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應用,數學概念、規律等理論知識都是十分抽象的,假如學生一味的死記硬背是無法很好的掌握的,因此老師要注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從真實案例出發,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并且讓學生了解知識的應用途徑和范圍,這樣才能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說在“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這一教學內容的講解時,初中數學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角度出發設計問題,“我們班學生一起去郊游,同學們集體去超市買飲料,每個學生一瓶,男生統一買的2元的,女生統一買的3元的,已知女生比男生多10人,總共花掉380元錢。那么請問參加郊游的男生、女生各多少人?”這樣題目的設定,學生將會產生親切感,并且樂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學會二元一次方程組問題的解決方法。
(二) 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要想學好初中數學這一學科,學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首先概括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生從初級到高級逐層深入、從具體到抽象不斷進步就是概括能力的培養。老師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時,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初中數學學習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才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本質,從而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進行,不僅僅要做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更要做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能力、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等。總的說來,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堅持素質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確保素質教育的落實。
【參考文獻】
[1] 付成禮,鮮榮.初中數學素質教育教學小議\[J\].課外閱讀(中下),2012(1).
[2] 林愛玲.如何提高學生的初中數學素質\[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