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太陽
【摘要】語文是中考的一門重要學科,而作文則是語文這門學科中令眾多考生仰視的一座大山。有的人迎難而上,在作文的海洋里艱難前行;有的人望而卻步,最終慘淡收場。作文真的這么難嗎?難道就沒有一點辦法嗎?其實不然,只要你能在態度、技法、亮點上做個有心人,一切可以迎刃而解。
【關鍵詞】中考作文高分技巧由易至難亮點突出
十年寒窗,上下求索,中考就這么悄然而至。作為初三的學生來講,語文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愛他的仁慈善良,普度眾生,沒有太多的讀寫障礙;恨他的“精于工計”“巧于文筆”,高分作文實在難得。作文——這一語文學科的半壁江山,讓多少考生止步于理想學校的門前。那么,對于作文,初三學生就只能“談文色變”了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有詩云:“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無論什么樣的文章都應該有自己的長處,沒有灼目的太陽,至少也應該有點閃耀的星光。那么怎么樣才能自成一家,奪人眼球呢?下面我想從易至難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 從態度上尊重作文
1. 書寫認真、打好基礎。炎炎夏日,蟬聲聒噪。漫長而艱辛的閱卷工作如火如荼,怎么樣的試卷能夠挽留住閱卷老師的眼睛呢?其實換位思考一下,不難想象雖然每位老師主觀上都有不同的喜好標準,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他們喜歡閱覽書寫認真態度端正的文章。眾所周知,由于閱卷的特殊性,閱卷老師一篇作文的停留時間最多不會超過90秒。試想一下,一篇書寫工整、間架合理的文字猶如夏日的一股清泉讓閱卷老師的眼睛喝飽了水,帶來了美的享受;而另一篇滿是涂改、行文潦草的文字更像是一塊抹之不去的陰影堵塞心頭,難以忍受。第一印象就高下鮮明,最后的分值就顯而易見了。
2. 字數不夠、損失慘重?!吨锌甲魑脑u分細則》明確規定,字數少于50字以上,每50字扣一分,錯別字達10個以上扣1—2分。在評分過程中,對字數不夠或者沒有寫完的作文,一般得分都在35分以下。在考場上,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字數不夠的現象比比皆是,應引起考生的足夠重視。其實作文紙上都是有字數標志的,只要考生不做“大馬虎”,做個有心人,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達到規定的字數,不留硬傷是可以做到的。
3. 思想健康、切忌庸俗?!犊荚嚧缶V》強調考生作文應該“積極健康”,不應該“思想庸俗”,回顧歷年中考,不少學生在這里碰了“高壓線”。有些考上一味的表決心、說大話,胡編亂造、隨意拼湊,博人眼球,其實這樣只能降低閱卷老師的好感。有的學生一葉障目、目光短淺,對一些社會問題不能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對社會的一些丑惡現象不能用正確的價值觀去評價,有的只是一些嘩眾取寵的一己私憤。總之,弘揚真、善、美,樹立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是中考作文的一個明確方向。
二、 從技法上重視作文
1. 審題清晰、中心明確。中考作文要想取得成功的第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審題,考生只有精準地把握住作文題目的要求,才能避免偏題、跑題的厄運。首先要認真讀題,明確大致的方向。要仔細區分是以“某某”為題還是為話題,如果是材料作文還需要考生自己提煉出一個合適的話題自擬題目。其次要找準題目中的關鍵詞,扣住“文眼”,搞清楚重點。比如“漸漸明白”(2012上海卷)中要抓住“漸漸”二字,要寫清楚一個明白的發展過程;如“心靈深處的歌”(2012甘肅卷)則要抓住“深處”二字,抒寫一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著重要意義和影響的人或者事情;如“閑對風光獨自游”(2014揚州卷)中既要注意“閑”字表現出內心的悠閑自在,同時也要緊扣“獨自”二字,避免偏離文意。最后要仔細審讀導語,激發寫作的靈感。比如2012重慶卷“當兩朵花都爭向那一縷冬日的陽光時,一朵花悄然轉身,這是成全;當兩只手同時伸向一本喜愛的書時,一只手陡然放下,這是成全;當茶葉忍受沸水的煎熬,把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一杯香茗時,這是成全。成全是生活中的和風麗日,展現出一道道獨特的風景。”導語其實已經為考生點明了“成全”的內涵——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成全需要一定的勇氣和智慧。當然每個題目都有的要求也應該遵守,這些要求包括:書寫要求、字數限定、問題類別、寫作禁忌等。這些要求每個考生都應該嚴格遵守,不能我行我素。
2. 選材精準、重點突出。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寫道:“從原料講,要是真實的、深厚的,不說那些不可征驗、浮游無著的話;從寫作講,要是誠懇的、嚴肅的,不取那些油滑、輕薄、卑鄙的態度。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不僅要考查學生材料的真實性、豐富性,也要考查他們獲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閱讀等多種方式獲得材料”“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綜上所述,考生選擇的材料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感受深刻的,或者是獨特新穎的,也可以是有豐富想象的。如“那些的日子”(2013年合肥卷),一位考生就寫了當今中國家庭中常見的事情——養寵物。家長的心思過多地傾注在了寵物的身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表現了“優遇的狗”“無聊的媽媽”“孤獨的我”這個中心。因為親身經歷,他的文章就更加的真實、誠懇、嚴肅。又如“從腳下出發”(2013年無錫卷),同樣寫爬山,小作者帶著200斤的體重去爬山,爬得更艱辛,付出得更多,收獲得就更多,看到的景色也就更多了自己的獨特的感受。如“我與的親密接觸”(2013年河北卷)就寫了自己作為旗手的獨特經歷,這樣的經歷不是人人都擁有的,小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獨特資源,讓閱卷老師感受新穎。再如“給的一封信”(2013年淄博卷)作者另辟蹊徑,發揮想象,跟齊天大圣孫悟空來了次親密對話。
3. 立意深刻、主題鮮明。大學問家王夫之說過:“無論詩歌與長形文字,俱以意為主。”這句話直接得闡述了“立意”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立意,狹義的來說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對于人、事、物的態度的集中體現。那么,作為考生該如何下手呢?首先,正確、鮮明。正確就是指文章的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反映生活的本質和主流。鮮明,是指確立的主題旗幟鮮明。如“一份相逢一份暖”(2015南通卷),大多數考生就是通過寫人與人之間的相逢、相知來表達人與人間的真誠的情感。其次,主題要深刻。比如“沿途的風景”(2012湖北黃石卷)考生以一輛自行車為切入點,寫了“我與母親”“母親與外婆”“我與我的將來”這一路的生命延續、親情延續。最后,立意要集中、專一。如“發現離不開用心觀察”(2012常州卷),一考生通過對桃花的一次偶爾的觀察,透過現象看見了本質,內容和主旨“發現離不開用心觀察”結合,然后導出一個中心:生盛放,死無悔。立意專一、集中。
三、 從亮點上戰勝作文
1. 小題大做顯真情。初三的孩子對于世界的認知已經能夠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他們往往渴望能在做文章中面面俱到的展現出自己的水平。這也想寫,那也想說。但是到頭來卻是這也說不清,那也道不明?;蛘呤秦澊笄笮?,胡編亂造,寫父母則表現表現他們犧牲一切,寫英雄不是救火就是救人,寫老師不是諄諄教導就是蠟燭精神。一個小時的時間真是不夠發揮。其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如果能抓住其中的一處進行描寫,吐露真情,表達感受,同樣也可以很精彩。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最好的例子。《背影》的主題是父子間的深情,作者舍棄了所謂的“大事件”,偏偏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進行了細致的描繪,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等描寫,加以細節的展示,不僅讓作者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同時也讓讀者產生共鳴,感同身受。因此,作為考場作文來講,這些兒“小事”如果能“做一做”,往往會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如“走過”(2015年寧夏卷)一考生擬題“走過十六個春夏”,精選了父親教我讀詩和母親晾曬被子兩個生活中往往被忽略的場景,加以生動的詞語進行描繪,生動地展現了“幸福長在,時光不老”這個主題,令人感動。再如“深處”(2014浙江寧波卷),一考生敘寫自己記憶深處看的一場木偶戲,結束后發現表演木偶的老人所用木偶雖有兩年的歷史,但是卻嶄新锃亮,狐疑之際,老人道出原委:老人心中,木偶是有生命的,是美的。其實,“小題”并不難尋,難得是如何用自己的能力進行“大做”,這就提醒考生們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要有一顆感悟生活的靈魂。
2. 巧添波瀾扣心弦。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平鋪直敘也可以講故事。但是要委婉曲折娓娓動聽,就要看技巧了。葉圣陶在《文心.二十》中說的好:“即使根據實事,也不像敘事文那樣記敘了實事便完事,還得含有其他的東西在里頭?!倍安懫鸱钡奈恼赂芪说暮闷?。清代大家袁枚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下面我就說說寫作時常用的兩種方法。
第一,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就是指故事情節不斷出現波折和變化,使文章波瀾起伏。日本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小說《父母的心》就是一波三折的很好的典范,文章在“送孩子”這個關鍵情節上巧設波瀾,前后一共四次換孩子到最后全部要回一個不給,使得讀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終明白這對父母的偉大的心靈。如“成長的秘密”(中考優秀作文)一文講述“我”和同事受另一同事囑托買朋友女兒的蓮蓬的故事。故事著重展現了小姑娘從“眼巴巴”到“失望”到“充滿的期待”到“喜出望外”的心理變化,雖然表面起伏不大,但情節錯綜復雜,是一篇值得推薦的佳作。
第二,設置懸念。懸念俗稱賣關子,指作者在敘述過程中故意隱藏了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以此來吸引讀者的興趣的一種寫作技巧。從人物角度來說,多設置為第三人稱貫穿全文,結尾揭開懸念。再從故事本身來說,一直不點明故事發生在哪里、因何而起、最后的結果等,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揭示。獵奇是人的天性,敘事中你越是隱藏,讀者就越想知道。課文《甜甜的泥土》就是一篇吸引讀者的文章。文章開篇出現的那個“瘋狂”女人是誰?她為什么找王小亮?王小亮知道她是誰嗎?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讀者的腦海里,雖然結尾處沒有直接揭示謎底,但是讀者心中已經心知肚明。如“一個夏日的早晨”(2014山東濟南卷),小作者就采用了設置懸念的敘事技巧:開篇的“我”是誰?好像不是人類。“水泥山”是什么呢?“木山”又是什么呢?文章開頭寫螞蟻去尋找早餐又有什么意義呢?看到結尾“原來是地溝油害死了螞蟻”,一切豁然開朗。作者的懸念使得文章波瀾迭起,富有趣味。
3. 結構精巧展新顏。我們前面提到,閱卷老師的時間是有限的,千篇一律的作文形式往往使得閱卷老師審美疲勞,換來的可能是一個高不上去又低不下來的分數。因此精巧的結構往往會帶來視覺上的震撼,讓老師為之一振。毫不夸張地說,結構形式的精巧也是考場作文成功的一條捷徑。這里我們介紹三種結構上的新形式。第一,題記后記式。題記是在作文題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簡潔的名言警句,或者自擬一段精彩的言論,用來幫助讀者理解文章,或者突出表達文章的主題;后記是在文章結束后補充說明文章的寫作意圖、感觸,或者補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問題,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全文,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珍惜所擁有的青春”(2014揚州中考模擬卷),一學生自擬題記如下:“剛剛抖落一身的稚氣,剛剛放飛完美的天真,青春的微笑還很矜持?!毙∽髡哂酶挥性娨獾奈墓P寫下了青春的感受,引出文章所要記敘的內容。文章最后的后記如下:“珍惜所擁有的青春,因為青春的微笑還很矜持。”這一后記做結尾,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將題記和后記同時使用,珠聯璧合,相互映襯又各顯神通,使文章增色不少。第二,小標題式。在作文中用簡潔醒目精心構思的小標題,可以打破時間的限制,提供選材的便利,省卻過多過渡性的話語;又可以使文章疏密有致,卷面賞心悅目。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標題應該簡明、準確地概括每部分的內容,小標題之間要有必要的關聯:或者結構形式一致,或者內容上屬于并舉,或者情節上有前后勾連。如“笑是希望的源泉”(2012年湖北黃岡卷),小作者采用點面結合法,抓住材料中的“勇敢”“希望”這兩個關鍵詞,將“笑”與生活中的各種經歷聯系起來,用“勇敢一笑”“淡然一笑”“明媚一下”三個小標題來貫穿全文,使人一目了然。三、一線貫穿式。一線貫穿就是以一條線索或者一個字詞來統領全文。文章的材料就像散落的珍珠一般,用線穿起來才能完整。一線貫穿可以以物為線,用一件物品來貫穿全文;可以以情感為線索,通過人物的情感變化來貫穿全文。比如“我發現里有個世界”(2013揚州中考模擬卷),小作者以枕頭為線索,先講述自己從小有落枕的毛病,接著講述媽媽費盡周折做了一個棉花的枕頭,再說夏天到了父母又重新做了綠豆殼的枕頭,最后寫外出上學時,父母花費半個月工資買了一個清香的藥枕,以“枕頭”一線串珠,結構文章,條理清晰,中心突出,可謂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