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朋
【摘要】翻看孩子的藏書,發現科普讀物的很少,目前的教育現狀使得孩子的身邊只有作文、語數外的一些練習講解題,家長不重視孩子科普知識的積累,使得孩子們也沒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通過科普閱讀,能讓兒童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識和與科學有關的科學家、科學發明、科學故事及其他相關的科學史,使兒童受到科學態度及科學精神的熏陶,最后能更好地理解運用科學,達到科學與人文的融合,提升兒童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科普閱讀現狀分析策略
一、 現象發現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讀書使人靈秀聰慧,讀書令人識趣明禮。為了讓書籍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好朋友,開啟心靈的窗戶,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涂抹上亮麗的底色。我校為此積極營造書香校園。
在營造書香校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讀書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閱讀文學類的書較多,科普類的書較少。我們認為閱讀科普讀物是孩子了解事物、探究本源的天性追求,是孩子個性和興趣發展的自然需要,是孩子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現狀調查
為了全面地了解我校學生科普書籍閱讀現狀,我們對我校隨機抽取的五年級246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調查內容各項調查百分率(保留一位小數)你喜歡讀科
普類課外書
嗎?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一般不怎么喜歡63.2%26.6%8.7%1.5%你看課外書
是因為老師的要求爸爸媽媽
的要求自己喜歡看22.4%13.7%63.9%你讀的比較
多的是哪
方面的書?
書大多數是向同學借的從圖書室借自己買的或訂的15.5%36.7%47.8%每天放學后,
你在家里讀
書的時間大
概是多長呢?不讀半小時以下半小時以上
1小時以下1小時左右3%18%40.2%38.8%你家里的
藏書量有20本以下20本以上
60本以下60本以上50.2%44.3%5.5%爸爸媽媽認為
看科普類課外
書對你的學習有好處,
鼓勵你讀作用不大,
要求你少讀影響學習,不允許讀11.2%16.8%72%老師向你推薦
過科普類的
課外讀物嗎?從沒推薦過很少推薦經常推薦44.4%48.4%7.2%你讀過幾本
科普類的
課外讀物0本1本2~3本4本以上3.4%56.2%31.8%8.6%你認為閱讀
科普類課外
書有什么好處增長見識休閑娛樂創造發明69.3%21.7%9%調查結果顯示:在是否進行課外閱讀的問題上,每天的讀書時間,大多數孩子都能保證有30分鐘到60分鐘的閱讀時間;閱讀類型上,學生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非常喜歡讀科普類書籍,而且都是學生自愿去讀。但是由于大環境的約束,使得學生只能讀一些校園小說類、文化類、童話類的書籍。另外,由于農村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家長意識的淡薄,只有一半的學生經常自己買書讀,還有一半的學生靠借書讀,學生家里的藏書量少,家長怕影響孩子的學習,不允許學生讀科普類的課外書,約束了學生閱讀的范圍。閱讀的科普類書籍種類較少:《十萬個為什么》《少兒百科全書》《科學大眾》《科普在線》《未來科學家》等,閱讀面非常窄。
三、 現狀分析
1. 大人的閱讀功利直接導致學生科普閱讀不能有效推廣。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認為科普閱讀是相當有價值的。但我們不得不看到,由于當前教育制度的制約,使得學生的科普閱讀不能很好地得到老師、家長的重視,老師、家長要求學生讀大量的文學類的,有助于提高所謂的“學習成績”的書籍。
2. 適應學生讀的和學生能接觸到的科普類書籍存在“四少”現象。通過調查發現一是適合學生的科普類讀物少,在我們農村的新華書店中科普類讀物非常少;二是我們所學的課本中科普類的文章也比較少,在小學語文十二冊教科書中,科普類課文只有21篇;三是學校圖書館中科普類的藏書量也較少,大概只占3‰;四是學生家中科普類的書籍更少,只有幾本常見的科普讀物,影響了學生科普書籍的閱讀量。
四、 解決策略
(一) 轉變意識,樹立科技為先思想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真確引導,老師和家長的教育理念往往直接影響孩子長成的類型。首先,我們腦海中應當牢固樹立“科教興國、科技創新”的先進思想理念。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性十分明顯。如果我們再去培養“高分低能”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實踐證明,誰掌握核心科技,誰將立于不敗之地,一個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撐,沒有創造力的民族,將永遠處于落后挨打的地位。
在培養人的過程中,我們要激發孩子科學探究的興趣,讓他們明白愛上科學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首先從了解科學家的故事開始,有很多科學家身上具有相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令人稱頌的高尚品德,這些不僅僅對學生的科學愛好有作用,而且對教他們為人處世,也有很大影響。如細菌學家歐立希為了醫治當時歐洲的“昏睡病”,發現了一種叫“阿托什爾”的化學藥品。但是這種藥物有很大的副作用,會給人帶來雙目失明。歐立希和他的助手堅忍不拔,經過606次試驗,終于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種新藥,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損害病人的視覺,為了紀念這種藥物的來之不易,給它取名為“六0六”;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創造。他的每一項發明創造,都經歷了艱苦的過程,他發明電燈用了將近2年的時間,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為了尋找一種合適的燈絲,他先后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最后選定用竹子燒成碳絲作燈絲,于1876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只電燈泡……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學生明白了,一項發明創造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所以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需要一種執著精神。
(二) 全力以赴,支撐孩子全面閱讀
根據學生科普閱讀匱乏的現狀,我們應當做一個科普書籍閱讀的推廣人。
1. 建立流動科普書箱。在我們這樣八軌的小學,根據年段孩子的特點,建立科普書箱,在年段中交流閱讀,能夠大大的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在科學的海洋里暢游,有效解決孩子身邊科普書籍匱乏的情況。
低年段流動科普書箱的書籍:《科學家故事100個》《高士其科普童話》、《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叢書、《中外動物故事選》《十萬個為什么》《靈性的王國》《與鳥兒一起飛翔》《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昆蟲王國》《海底兩萬里》《130個科學游戲》等。
中年段流動科普書箱的書籍:《中外經典科普故事》《中外探險故事精選》《科學王國里的故事》《中國古代科幻故事集》《動物世界》《恐龍時代》《植物王國》《神奇自然》《史前怪獸》《走進科學》《王牌武器》《人體之謎》《汽車世界》《地震了!快跑!》《雨林深處》《發威的火山》《昆蟲記》《生命的密碼》《水陸兩棲人》《元素的故事》《中外網絡故事》等。
高年段流動科普書箱的書籍:《七彩的分光》《悠長的歲月》《憤怒的河流》《驚險南北極》《決定探險》《殺人風暴》《死亡沙漠》《無情的海洋》《勇敢者大冒險》《探索大自然的晝夜》《神奇的符號》《無盡的追問》《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航空航天揭秘》《科學探索》《游戲中的科學》《科學小實驗》《世界未解之謎》《中國未解之謎》《世界之最》《中國之最》《科學發明發現》《世界自然奇觀》《中國學生百科全書》(地球奧秘)、《中國學生百科全書》(人類社會)等。
2. 開展科普閱讀指導。指導學生圍繞一種類型的科普書籍,例如:科學家類、生命科學類、環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人文科學類等,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讀,專心致志地讀。流動科普書箱中的書籍要按類別裝放。在閱讀過程中不能不加選擇,碰到什么讀什么,或憑興趣出發,有趣就讀、沒趣就扔,這種亂讀的習慣,不利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系統了解和掌握。
閱讀科普書籍要細讀,就是深思熟慮,必求甚解,開動機器,大動腦筋。對所讀的科普書必須深入鉆研,教育孩子從小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要知疑善問,不能自作聰明,浮光掠影,一目十行,“淺嘗軌止”,不求甚解。
在閱覽室開辟科普閱讀角,任教科學的老師定期在科普角開展活動,和孩子一起交流閱讀心得,讀書后自己的發現,書中一些令自己感到困惑的知識,通過交流,循序漸進,提高掌握科學的能力。
3. 開展科普活動,積累科學知識。開展辦科普小報、科普知識競賽、科普小擂臺、科普小發明、小創造等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滿足,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科學教育和影響,培養他們的科技意識,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提升學生科學創新實踐能力。
學生通過大量的科普閱讀,激發他們創造的基因,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冬梅,張銘,高乃定.走近科學\[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8.
[2] 陳華彬、梁玲.小學科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張紅霞.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